分享

疮疡实用单方

 循天园 2019-11-20

★痈

【西医理论】

痈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现代医学“皮肤浅表性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及“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的临床特点:局部红肿热痛,光软无头,结块范围较大,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常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

【临床特点】

1.初期皮肉之间红肿热痛、光软无头,而颈痈初起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继则红肿范围逐渐扩大,7日左右成脓。脓成时,中软应指,发热不退,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后,毒随脓泄,身热渐退,腐脱新生,创面渐愈。

2.理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见增高。

【辨证论治】

痈的辨证论治见图18-2。

图18-2 痈的辨证论治

1.初期

(1)证候:初起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形成结块,表皮色红,灼热疼痛,其后肿块逐渐增大,高肿坚硬,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洪数。

(2)治法:疏风清热,行气活血。

(3)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中期

(1)证候:一般在7日左右成脓。当化脓时,局部肿势明显,疼痛加剧,痛如鸡啄,中软应指,伴全身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

(2)治法:清热解毒,托毒排脓。

(3)方药:银花解毒汤合透脓散加减。

3.后期

(1)证候:溃破出脓,质稠厚色黄白,或夹杂紫红色血块。脓出通畅则局部肿消痛止,诸症悉减,逐渐收口而愈。若溃后脓出不畅,疮口四周仍坚硬,或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可能因疮口过小所致,或与体质虚弱有关。

(2)治法:补益气血,清解余邪。

(3)方药:八珍汤加减。

【单方单药】

★黄连汤

[用量] 黄连30~50g。

[制剂] 水煎。

[用法] 待药水温度适中时洗患处。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治热毒痈疽疔疮,皮肤红肿热痛。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其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等症。《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三七醋

[用量] 三七适量。

[制剂] 磨汁。

[用法] 醋调涂(或研末干敷)。

[功效] 清肿定痛。

[主治] 治痈肿疼痛及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玉揪药解》记载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水仙花膏

[用量] 水仙花根适量。

[制剂] 将其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石臼捣如膏。

[用法] 敷肿处,中流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肌肤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 治湿毒外肿,一切痈疮。

[出处] 《温病条辨》。

[说明] 水仙花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其味辛,性凉。归经肝、肺经。功能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主治神疲头晕,月经不调,痢疾,疮肿等症。

★泽兰汤

[用量] 泽兰全草60~120g。

[制剂] 水煎。

[用法] 口服。

[功效] 消痈解毒。

[主治] 治痈疽发背,疮疡肿毒。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其性微温,味苦辛。入肝、脾经。功能活血,行水。主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水肿,跌仆损伤,金疮,痈肿等症。《本经》记载:“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福建民间草药》记载:“泽兰全草二至四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握,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可治痈疽发背。

★虎杖外洗方

[用量] 虎杖50~100g。

[制剂] 水煎。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中时,洗患处。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治热毒壅结之痈肿疮毒。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其性平,味苦,具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癥瘕积聚,痔漏下血,恶疮癣疾等症。《日华子本草》:“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浮萍膏

[用量] 浮萍适量。

[制剂] 捣烂,用鸡蛋清调膏。

[用法] 贴患处。

[功效] 疏风,清热,消肿。

[主治] 治疮疡初起,发热恶寒,红肿热痛。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其性寒,味辛,入肺经,具有发汗祛风,行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等症。《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亦可治痈。

★马齿苋敷剂

[用量] 马齿苋适量。

[制剂] 捣烂。

[用法] 敷患处。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治疮疡溃破,经年不敛,流脓清稀。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等功效。故可治疗痢疾,肠炎,便血等病症。民间常用鲜马齿苋120g(干60g),粳米60g煮粥,或用鲜马齿苋绞取汁和大剂量水煎液,来治疗湿热腹泻、急性肠炎、痢疾等症,是一味清热、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药。

★仙人掌敷剂

[用量] 鲜仙人掌适量(根据病变区大小)。

[制剂] 将刺除去,捣烂。

[用法] 外敷患处,每隔12小时更换1次,至痊愈。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治急性蜂窝织炎。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仙人掌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陆川本草》中记载:“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紫花地丁敷剂

[用量] 紫花地丁适量。

[制剂] 洗净捣烂。

[用法] 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治急性蜂窝织炎与疖肿。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其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紫花地丁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芦荟敷剂

[用量] 芦荟叶片适量。

[制剂] 洗净后削去外皮,使其露出带有水分的内层。

[用法] 直接贴于创面,外用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治急性蜂窝织炎与疖肿。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药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痿。”

★五倍子消疖方

[用量] 五倍子适量。

[制剂] 将五倍子适量烘干后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备用。

[用法] 使用时先将病灶区毛发剪除,然后涂抹药糊,外用消毒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功效] 解毒消肿,收湿敛疮。

[主治] 毛囊疖肿。

[出处] 《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第3期。 

[说明] 五倍子《本草纲目》谓之“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确有抑制作用。

★棉子膏

[用量] 棉子120g,凡士林100g。

[制剂] 将棉子焙存性,研细末,加凡士林调和成软膏状,备用。

[用法] 每取此膏适量,涂敷患处,日涂2次。一般用药3日即收口结痂而愈。

[功效] 拔脓生肌。

[主治] 痈肿已破溃者。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棉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的种子。秋季采收棉花时,除去长棉毛,取出种子,晾干即得。其性热味辛,功能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含有大量的脂肪油,主要含棉子油酚、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魏睦新,刘佳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