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明明有很多赵光义后裔,赵构却为何要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55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给太子赵昚,他自此终于可以安心得当一个“与世无争”的太上皇了,而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长达二十五年。并且,太子赵昚并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那么,赵构为何选择传位给与自己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可能: 第一、赵构无子嗣及其他近亲 这个情况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宋高宗赵构虽然很长寿,但是他一生中仅仅生育过一个儿子,那就是元懿太子赵旉。赵旉在著名的“苗刘兵变”中曾经被叛将拥立,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不幸夭折了,当时年仅两岁多。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就算是绝后了。所以他只能收养义子来充当南宋的皇位继承人。 而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赵构挑选养子肯定是首选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但是大家知道,“靖康之变”北宋亡国之后,宋朝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被金国俘虏北上,宋徽宗所有儿子中只有赵构一人侥幸逃脱,宋钦宗的子嗣则全部被俘,其余幸免于难的则基本上都与赵构的关系很疏远(比如嗣濮王赵允让一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