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纵酒与为文《大风歌》绝唱

 寻梦向天歌 2019-11-20


我们知道,《大风歌》是西汉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所著的一首诗歌。全诗仅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该诗前二句直抒胸臆,雄强豪放、其势凛然。既表现了作者之踌躇满志,也彰显出一位非凡之士的超迈禀赋和丰富内蕴。第三句笔峰急转,透出对前途未卜、思想迷茫的焦灼与忧悒,抒发了诗人对大汉帝国尚不安定局面的惴栗与惆怅。全诗落笔铿锵,语言质朴,大气磅礴,浑然一体,风格别具,引人入胜。


关于《大风歌》这首诗的创作情境,兹读解诗作本身,就不难分析和推知刘邦其时其境的复杂思想与情感。尚且刘邦作《大风歌》诗的历史背景,司马迁所撰《史记·高祖本记》中就有相关文字记述。此外,我们从黄健中执导、吕良伟、王姬、张光北主演的44集电视连续剧《大风歌》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可撷取到有关这一历史情节。然而,人们在解读和欣赏这一诗作时,往往忽略了刘邦其实是在“纵酒来兴”后,突发灵感,酒助情志,一气呵成这首千古绝唱客观外因所起的重要作用。


为权威酒史著作的宋·窦苹《酒谱》一书,就较为翔实地记载了刘邦纵酒作《大风歌》的情形。《酒谱》记曰:“汉高祖为布衣时,常从王媪、武负贳(音shì,赊欠义)酒。贳酒之称,始见于此。”这是说:汉高祖刘邦还是寻常百姓时,经常从王媪、武负那里赊酒喝。赊酒这种说法,最早则有依于此。


刘邦虽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但出身市井,身份卑微,初为平民时,却也有些无赖之气。由于“好酒及色”(《高祖本记》语),常常酒兴来时,便相求于王媪、武负赊酒与他。后做了泗水亭长,手下的僚吏没有不被他欺侮的。不过刘邦毕竟不同于寻常的流氓混混,在某些地方较讲义气。诸如于王媪、武负处兑付赊酒欠账时,大多都超过酒价数倍予以偿还。同时,多些时候常常救助一些穷苦人家,令黎民百姓感恩不已。


再说刘邦后来与项羽的“汉楚之争”战争打了好几年,最终于垓下(Gāi Xià,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打败项羽被拥立为大汉朝第一任皇帝后,曾十分风光地回到了老家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一连十多日招待家乡父老“纵酒”欢庆。一日在刘邦酒酣耳热后,便豪兴大发,借着酒力起舞高歌。唱罢之后,刘邦忆想往事,一时不禁心里五味杂陈,情难自已,泪下沾襟,如泣如诉,便吟出著名而又荡气回肠的《大风歌》这首千古绝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