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糖尿病专家揭开“真相”!吃降糖药“没用”!这样做能“自愈”!

 XieShiG 2019-11-20

对抗糖尿病,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吃药?但很多糖友发现,自己认认真真吃药,忍受着各种不良反应和经济压力,几年下来,药越用越多,血糖却越来越难控制,各种症状此起彼伏,最终也没有逃过并发症,于是大家开始质疑:常年用药到底有没有用?

为了弄清真相,美国糖尿病学会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对超过100万糖尿病人进行统计调查,目的就是看看,长期吃降糖药,给患者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结果显示:用药更多了,健康却没有真正得到改善

1.糖友用药概况:过去10年,相对安全的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长效和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使用比例均有上升;低血糖风险较高的磺脲类药物、易增加体重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量则有所下降;但总体用药剂量呈上升趋势。

2.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令人遗憾,药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整体血糖控制达标率的改变,100万人中,只有不到20%人血糖达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药物的改良升级,副作用及低血糖风险有所下降。

3.并发症情况:被调查者在10年内,各类并发症总发病率高达90%,只要集中在眼、肾、周围神经、心脑血管等部位,即便是血糖达标的糖尿病人,也有近50%没有逃脱并发症的威胁。

为什么这些经医生推荐,由专业部门批准上市的药物,没有帮助我们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恶化呢?

糖尿病属于综合代谢类疾病,除了血糖,其他营养,如血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就算单纯的控制血糖,影响因素也有28个,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饮食、运动、情绪、睡眠都与血糖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各种新型降糖药层出不穷,却只有20%人血糖达标。

通过调查比对,科研人员发现,正在服药糖尿病人,病情加重恶化的原因如下:

1.饮食,认为服药或打胰岛素期间可以不忌口,或者认为不吃甜食就行了。然而过量的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食物摄入,不仅会直接升高血糖,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功能衰退,多数药物依赖剩余的胰岛功能起效,血糖自然越来越难控制。

建议:饮食均衡、多样化,主食、蔬菜、蛋白质按2:5:1配比,食物总热量控制在1000卡以内(糖友可按照文末的方式,免费领取控糖餐盘,按照指示盛取食物,控糖简单方便)。

2.运动,久坐不动,体内积攒的热量和葡萄糖无处排解,导致血糖升高,加重代谢紊乱;有些糖友虽然积极运动,但方法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

建议:忌空腹运动,避免血糖过低引起应激反应性,导致血糖反跳,建议餐后30-60分钟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太极拳等,控制餐后血糖;身体允许可每周2次无氧运动,如肌肉力量训练,帮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3.心理,压力增加,情绪波动,劳累,熬夜等,都会刺激升糖激素分泌,引起反应性高血糖,加重糖代谢紊乱的情况。

建议:调整生活节奏,保持心态平和,早睡早起,避免劳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