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灭亡到宋高宗称帝这一段时间内,中原地区曾经产生了一位皇帝,他曾是北宋王朝的宰相,因为金人的逼迫,他才不得不继位为帝,他就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奸臣张邦昌,在外人看来,张邦昌似乎和同时代的秦桧,贾似道这些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被逼着做金人的橡皮图章之后,张邦昌还是和他们有不少实质性的差别的。 北宋作为正朔王朝,当它传到宋徽宗这一代的时候,国力却急转直下,宋徽宗是一个有着极大艺术气息的皇帝,然而他并不会治理国家,在治理国家的发展上,更是提出了错误的海上之盟。公元1125年,灭亡辽国的女真金人开始南下,北宋由于抵挡不住金人的铁蹄,只好向金朝求和。两年后,北宋与金再次交恶,金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遂继续率军南下,这一年,金人攻破汴京,北宋灭亡。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原宋朝的宰相张邦昌在汴京登基,并改国号为楚。 进士出身,屈身谈判张邦昌是河北张家湾人,他是北宋内部主和派大臣之一。张邦昌年轻时期非常好学,他曾经考中了进士,并官拜尚书右丞。 尚书右丞在北宋时期是实际上的宰相,也就是说,徽宗年间的张邦昌已经官拜宰相之任。和当时的蔡京、杨戬等人相似,张邦昌也是一位主和派的大臣。当金人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时候,张邦昌曾作为使臣赴金营进行谈判。 作为主和派大臣,张邦昌没有一点能力,他曾排挤名臣李纲,并逼迫其退出朝议。金朝第一次侵入中原的时候,李纲曾率军坚守汴京,因为金军势大,张邦昌竟然向宋徽宗提出了投降的主张,同朝为官的李纲自然看不惯张邦昌这种做法,在李纲的有力反击之下,金人终于被宋军击退,相比于李纲的积极抵抗,这时候的张邦昌因为自己的胆小实在显的比较相形见绌。 隋朝仁寿年间,经李纲推荐得授翼 第一次反击宋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代表宋室就因此获得了安全,金人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第一次抗金之后,李纲受到了投降派的诬陷,不久就被贬谪出朝,这给了反对李纲的投降派们极大的欢欣鼓舞,也导致北宋的自毁长城。 李纲是北宋末年的支柱,金军正是畏惧他的威名才不敢轻易进犯,而这一次李纲被排挤出朝,这就无形中给金军创造了南下的机会。于是在公元1126年,金军再度南下中原。这一次,金军誓灭北宋,作为宰相的张邦昌却在关键时候慌了手脚。原来,当金人南下的时候,张邦昌又向钦宗提出了求和的主张。这一次,张邦昌被钦宗钦选为求和使节,而随从张邦昌前去敌营的人,正是以后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可能赵构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与张邦昌产生了君臣之谊,后来在宋高宗继位前夕,张邦昌亲自卸掉了皇冠前往商丘向高宗跪谢。一个宰相,竟然作为使节而入敌营谈判,这显然是金人的有意侮辱,当然,像张邦昌这么无耻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自己的面子,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去谈判的人物。 张邦昌卖国《说岳全传8》 登基为帝,窝囊天子不过平心而论,虽然张邦昌是个投降派,但是张邦昌登基为帝完全是受人逼迫,因为金朝再也找不出比他更为合适的人了。 攻打北宋汴京的是金朝名将完颜宗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粘罕。张邦昌一个文弱之臣面对这样一位名将,自然是处于下风。张邦昌求和的事情虽然办得很顺利,但同时也使得他完全落入了金朝的魔爪。因为他和金朝有了实际上的利益接触,所以完颜宗翰后面便将其列为傀儡皇帝的人选,金朝的这一步从政治角度上分析是比较高明的,他们为自己在中原设置了一个代理人。 宋钦宗的求和并没有为北宋带来什么实际上的效益,相反,它却更让金朝觉得北宋软弱可欺,磨刀霍霍的金军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卷土重来。到了1127年,金军对汴京的攻击更加猛烈,这一年,金人终于攻破了汴京,而北宋来不及逃走的宗室贵族,就完全要倒霉了。随着金军的回撤,北宋宗室随之北上。他们被金人列为奴隶,并随意欺辱。不过,金人愈是如此,中原地区百姓对金人的仇恨就愈疯狂。 当金人攻入汴京的时候,中原地区各地义军也纷纷拔地而起,他们不断对金军的后方发动进攻。最有名的是八字军,他们在脸上刻上了誓杀金贼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许多金朝士兵一夜之间都被宋人杀掉。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觉得还不能完全控制中原,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扶持一个代理人作为皇帝,而他们相中的人,正是前宰相张邦昌。 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和张邦昌有过一面之缘,而且他对张邦昌本人有着很好的印象。为了促使其登基为帝,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后来,金人以屠城相威胁,张邦昌才不得不登基为帝。 张邦昌身为宋臣,却僭越称帝,对于宋人来说,他完全就是一位卖国贼。其继位后不久,前宋就有许多大臣相继离开了他,而张邦昌本人,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当然,张邦昌本人是被逼登基的,不过,虽然如此,他也难以改变这既定的事实。金人走后,中原地区就爆发了反对张邦昌称帝的起义,在张邦昌称帝期间,他真的可以说用窝囊来修形容,虽然是所谓的皇帝,但是张邦昌在开封表现的唯唯诺诺,他甚至把北宋的旧的宫室都封闭起来,天天一下班,他就麻溜的回到自己的家中。 张邦昌有苦说不出,他只能选择默默忍受,不过,后期一位皇子的登基,最终给他带来了身免的机会,这位北宋皇子正是康王赵构。在张邦昌登基的三十三天后车,康王赵构在商丘重建大宋。张邦昌看到宋室重建,认为自己翻身的日子到了,那一天,他专门从汴京来到了商丘,一见到高宗就哭哭泣泣。张邦昌深知,自己毕竟是一位不合法的皇帝,只有得到高宗的原谅,他才有可能活下去。可能高宗念及张邦昌曾与自己亲赴金营的友谊,故而,就原谅了他。 遭人非议,终被赐死张邦昌称帝的经历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虽然高宗有心留他,恐怕南宋朝臣也不会相容。高宗继位初期,南宋朝政上下几乎都是主战派大臣,其中还包括曾经的抗金名将李纲。李纲与张邦昌本来就政见不同,他更是看不惯这位主和派大臣的所作所为,所以李纲遂极力上书请求处死张邦昌,在大臣们和社会舆论的包围下,人人都把张邦昌当卖国贼看待,于是在大家的一片喊打喊杀中,张邦昌成为了过街老鼠。 随着一摞一摞的谏书上达,宋高宗也只好免除了张邦昌的职务。公元1127年,张邦昌本人被流放长沙。本以为流放长沙就是很好的结局了,令张邦昌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很快就改变了注意。这一年,张邦昌被宋高宗下令赐死,这位伪楚皇帝终于死在了被贬的路上,张邦昌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落到了这个结局。 宋史(全20册)连环画 理性说史:张邦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元丞相脱脱曾在编修《宋史》的时候,专门将其列为了叛臣之列,而且还被列为是叛臣之首。关于张邦昌本人,后世的史学家都将其视为卖国求荣的臣子,不管是一些影视作品,还是书籍典故,张邦昌都被作为是反面教材。其以伪楚的帝王身份出现在宋末,的确令人非议不断。 张邦昌的确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卖国贼,这从他僭越宋室帝位就看出来。作为北宋的宰相,张邦昌本应该以身殉国,奈何他却没有那么做。他在登基前,曾经有过拒绝坐皇帝的行为,但最终还是坐上了皇位。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称帝前的行为是否是作秀之举。按理来说,如果张邦昌真的是忠义之臣,他就懂得为宋室殉国的道理,当完颜宗翰提出这一建议的时候,一般忠义之臣会直接自杀,但张邦昌却没有,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其伪装的成分。 张邦昌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大臣,这在他后续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可能张邦昌自己都觉得没有威信,所以他才在宋高宗继位后匆忙回商丘谢罪。一些人认为这是张邦昌的自首之举,其实,并非如此。金人撤走后,张邦昌已经失去了靠山,而这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重回宋室,不管结果如何,他都需要一试,至于对高宗表现的恭敬,也是他保命的不得已。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 2.(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