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管理者在'建制度,定流程',我们称之为'例行管理',如何将'机制'理论嵌入其中,会让我们的流程更具灵魂;而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制度/流程执行的效力将得到保证,因为执行的好坏与自己的收益/需求直接相关。 管理的铁三角其实就是:制度、流程与机制! 01 老故事 圣诞节到了,一个贫穷母亲只能给她两个儿子一块小小的面饼作为圣诞晚餐。可是两个不懂事的儿子却给他们的妈妈出了个难题,无论她打算怎么分,总有一个儿子说妈妈偏心,把自己这边分得小了。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只好想了个办法: '老大,你过来,你来切这个饼。但有个条件,你要让你弟弟先挑切好后的半个饼。' 这一下,兄弟俩都没话说了。老大只有尽量切得一般大小,否则自己肯定只能得到小的一半;而老二则只好瞪大眼睛,尽力挑出稍大一点的那块。尽管两块饼肯定大小不一,但兄弟二人只好各自认命,因为在妈妈制定的规则之下,不论谁吃了亏,能怪的只有自己。 '圣诞节快乐'是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母亲制定了'平分面饼'的制度,可只有制度显然达不到预期,于是有了'老大切饼,老二先挑'的流程..... 02 深思考 其实分面饼的可能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 老大先分,老大先得 2.老大先分,老大后得 3.最后还请信赖的母亲作为公正的第三者分…… 试想建立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基于'老大'的大哥谦让,公正的心态,一次可能做到公正,但如果10次,100次呢,老大会不会一直甘心'吃亏'呢? 万一'老大哥'不懂事呢?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在现有的制度/流程下,最终会将'好人'变成'坏人'。 而建立在方法三的基础上,对于企业来讲,无疑将流程拉长,并且衍生了第三方的成本;还可能给兄弟俩对其施加影响的可能性。 从上述这个经典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做好一件事的三要素:制度,流程与机制。 首先我们对于制度所描述的通常是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的问题,具体是企业价值观,使命,愿景的体现;而对应该由谁来做、哪个部门或岗位来做,如何来做通常靠定流程来实现。 制度与流程二者的关系如同'提坝'之余'河道'的关系;如果没有'提坝'作为护航,河道将失去方向,甚至泛滥。 在制度,流程皆存的前提下,故事中兄弟都比较认同方法二的做法,是'机制'发挥了影子作用,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游戏规则支配了利益的博弈;制度.流程.机制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称之为'管理的铁三角'。 03 日常管理的借鉴意义 我们的管理者在'建制度,定流程',我们称之为'例行管理',如何将'机制'理论嵌入其中,会让我们的流程具有灵魂;而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制度/流程执行的效力将得到保证,因为执行的好坏与自己的收益/需求直接相关。 如此下来,嵌入良好机制的制度与流程,具备了让'坏人'变'好人'的机能。而不是我们看到的'我做得越多,出错的机会越多,挨骂的机会也越多的恶性循环'或者'一味的责备老大不公平'等等的故事。 在制度,流程皆存的前提下,故事中兄弟都比较认同方法二的做法,是'机制'发挥了影子作用,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游戏规则支配了利益的博弈;制度.流程.机制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称之为'管理的铁三角'。 04 管理铁三角的实践 作为管理者,不妨用'管理铁三角'审视,梳理一下您的流程: 1. 您的管理是仅仅靠制度来管理吗? 我们过去很多国有企业可能是这方面的典型,制度不可谓不多,但缺少可复制的流程作为支撑 2. 您的流程有可信赖的制度来护航吗? 我们很多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通过ISO9000等管理体系建立起了流程,但组织缺乏对于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深度思考,流程缺少了激励与动力。 3. 您的流程管理中,是否会将'好人'变成'坏人'呢? 我们很多管理相对规范的企业,很多老板在抱怨,要制度有制度,要流程有流程,为什么员工的执行力就不行呢?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