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发展的误区

 华北老狼 2019-11-21

 在科学领域里,研究对象代表了一个学科的本质属性。研究的对象不同,面对的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事实则不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自然不同。长期以来医学界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中医和西医研究的对象都是人”,这是十分简单的不准确的说法。

中医与西医研究的对象不同,各自选择或适用的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中医在直接运用哲学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运用了一般科学方法,即系统性研究方法;而西医在物理学、化学的基础上着重运用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从逻辑学角度上讲,中医主要选择了综合—演绎方法,西医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方法。由于我们现阶段正处于还原、分析性科学占潮流性地位的时代,多少年来总是企图用还原性研究方法来解决系统性科学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在医学领域里的一种“科学幼稚病”。

尽管20世纪后半期西医也开始重视人的社会、心理属性,并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但是今天,这三者仍然是三个并行而独立的医学分枝。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中医从概念、范畴起,已经将社会、自然、心理、生物的属性融为一体,这是西医不能相比、不可取代的,也是不容混淆的。

 20世纪是西方近代文化与科学在中国广泛传播、迅速发展的一百年。在欧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下,在中医生存与发展问题上至今仍有八个认识、概念上的误区。

第一,一提到科学,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还原、分析性科学,而没有系统、综合性科学,以此认为中医不科学。

 第二,把优秀传统片面地理解为历史的过去,提到传统医学,便下意识地给中医套上落后、不科学的帽子。

 第三,口头上承认中医是科学的,是“伟大宝库”,实际上却将中医发展的愿望寄托在西医学术身上。形式上看,这是一个悖论,本质上讲,还是无视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第四,只承认中医的治疗效果,只承认中医是经验医学,固执地把以西医的方法与标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验证、解释、改造,视为中医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第五,不承认中药、方剂的基本理论,把从中药材中提取西医认为的有效成分作为发展中药的方向,视“中药西药化”为“中药现代化”。

 第六,不重视中医发展史,不尊重中医自身的科学规律,用管理西医的模式管理中医。

 第七,以数学“不能分中国数学、外国数学”的说法为依据,完全站在西医的观念上抹杀中医与西医科学内涵的本质区别,为“以西代中”制造社会舆论。

 第八,口头上赞成“百家争鸣”,实际上不重视学术讨论与争鸣,甚至将学术讨论视为不利于团结的“舌战”,借此对“西化”中医的做法听之任之。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可举的例子。中医如果不能尽快走出认识与概念上的误区,不仅会丧失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而且有自毁于萧墙之内的危险。

自从有了中华民族,就有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自从有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就有了中华民族自己的中医药学。中国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中医学,即将成为全人类的财富。那些把自己封闭在用西医改造中医的误区中的做法,注定要受到科学的鞭挞。我们认为,“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正确决策。我们相信,“中西医并重”也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