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承气汤,是如何治疗阳明腑实证的?

 华北老狼 2019-11-21

《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说“承气者,以下承上也”意思是说胃气将糟粕下传到大肠,而因邪热燥屎致大肠不能传导下行,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中断,承气汤是为了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而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得以延续。

由古至今,已经发展了多种承气汤,其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比较常用的三种承气汤,他们都可以治疗阳明病中的阳明腑实证。 

什么是阳明腑实证

阳明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脾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伤寒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阳明病,是由胃家实(指火热)行成的,胃家包括肠胃而言。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亢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属里热实证。该病可由它经传来,亦可本经自病。

由化热伤津,身热,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无形之热邪,弥漫全身,不恶寒(无表邪),反恶热(有里热),脉大,舌苔黄厚干燥。

阳明腑实证,由外邪入胃里化热,伤津化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结合,燥热相合成实,阻滞于中,即可产生潮热谵语、腹满而痛、大便秘结、脉沉实的症状。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所治疗的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承气汤证的在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用法

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

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适用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用法

大黄10~15g、厚朴10~30g、枳实10~20g。

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以下为度,不下续服。   

适用

1.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数、谵语、潮热或无潮热者。2.大承气汤证燥屎不甚坚硬,微烦而稍缓者。3.脐腹胀满,按之有弹力,舌苔厚腻,脉滑实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用法

大黄15~20g、芒硝10~15g、甘草10g。

水煎服,水煮两味,药成后,入芒硝溶化,分2~5次温服。

适用

1.体格壮实,面红唇厚,心烦,谵语,发热者。

2.大承气汤证而痞满不甚,不当峻下,并防泄下伤正者。

3.体壮、燥热、便秘较久,胃气不和,有时心烦、胸痛,大便反溏者。

三个承气汤都出自《伤寒论》,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既可泄热也可通腑部实邪,主治痞、满、燥、实四证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偏于通腑部实邪阻滞,以腑实为主者用之,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偏于泄热,以热为主者用之,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