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斌:智慧的人,总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西湖歌午几时休 2019-11-21

智慧的人,总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马云在谈阿里成功之道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我1995年创业到现在,我只写过一份商业计划书……我认为,计划写得再漂亮,遇到环境变动便失去意义,有没有实时应变的能力才是重点。计划写得再好、再仔细,商场情势却未必如你所想。

巴菲特说:模糊的正确远胜过精确的错误。

再来看一个网上流传的例子:

一个曾在诺基亚工作过的资深人员说,诺基亚在全盛时期做了一件大事,建了一个详细的全球手机用户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的数据很精准,诺基亚在全球找了很多调研公司和机构,花了天价(按亿人民币计算),访谈了数以万计的用户。

这个数据库被认为是诺基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每当他们要做新产品,就打开数据库调出目标用户的各项数据,一张清晰的用户画像就出来了:生活在哪里,年龄多大,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爱好,愿意花多少钱买一部手机,多长时间换机……

乔布斯做iPhone的时候有什么用户画像啊,乔布斯很少做用户调查,他说:“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都希望买到一辆更好的马车。

这对亨利·福特发明第一辆汽车有帮助吗?”乔布斯站在更高的层面,洞悉问题的本质,进行颠覆式创新。他懂得,人们想要的并非“马车”,而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今天那个数据库不知道还在不在,没准儿还存在诺基亚的某个硬盘上,不过肯定已经没人再碰它了。

方向只要大体正确即可,越是试图精确描述,就越会迷失在无穷的细节中,反而忘记了最初的目标。

做新产品,只要试图精确,往往会反复耗费无用的精力,最终建成一个马其诺防线。

做人也是如此,只要目标准确,定位恰当,你就努力做好你应该做的那一点即可,千万不要反复地做一些牵强的辅助工作,那样只会让你 越来越庸俗和迷惘……

以前的世界变化没那么快,所以我们做事一般采用“线性思维”,即:一切都是连续性的、可预测的,所以我们要做好一切规划和打算,这样才能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当今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事情都是突变的、不可预测的,机会的存留时间、企业的寿命、产品生命周期、争夺的时间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采用一种“断点思维”,它和“线性思维”的逻辑区别很大。

所谓断点思维,就是牢牢坚守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核心竞争 力、核心价值等,总之是一种价值聚焦,然后以不变应万变。

有时候最好的准备就是没有准备,因为准备的成本太高,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无用的。

孙子兵法里面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未来的世界,一切都变得随机,不可预测,你所做的各种规划一定会被各种偶然打乱,这才是必然!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那些善于做计划的人,永远比不过善于应对变化的人,即:进化大于计划。

未来最应该迭代的不是产品,而是人。人的一切经验、傲慢、偏见,都会被击得粉碎。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能够根据外界变化而适时调整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未来的事情更多都是偶发性的,是不可预测的,是呈现断点式发展的,而不是线性的。

这个世界正在回归一种混沌的状态,一切看似成立,又都不成立,似是而非、不确定性、随机性、偶然性,将成为一种常态。

所以,未来“意识”比“经验”要重要得多,意识是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等各种因素聚合形成的一种感知能力,它能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当下最正确的决定。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放在各种计划、调研、评估上,甚至非要在年底就做好明年一年的规划。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认真是有价值的,那就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初衷,以不变应万变。而有一种“认真”是最没价值的,那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努力而没有方向地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