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从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看文化产业发展

 江边的普罗旺斯 2019-11-21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公布了到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状况。全国经济普查从2004年的第一次,到2018年的第四次,时间跨度15年。这15年,恰恰是我国文化产业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再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从经济坐标系检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视野会更开阔,信心也会更足,当然也更容易发现问题。

经济坐标系的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位居新兴产业表现不俗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号公报,公布了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文化产业赫然在列。

2018年末,全国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10.3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29.0%;从业人员2055.8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16.8%;资产总计22.6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8.3%。数据显示,同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同类数据相比,201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和资产总计都增加1倍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第六号公报揭示了文化产业的经营性特征:2018年末,全国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4.8万个,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的92.6%(比2004年的78.6%增加14个百分点);经营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912.0万人,占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93.0%(比2004年的85.9%增加7.1个百分点);经营性文化产业资产总计21.4万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资产总计的94.7%。

2004年至2018年15年,文化产业发生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

——法人单位从2004年的31.79万个增至2018年的210.3万个,15年增长5.62倍;

——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873.3万人增至2018年的2055.8万人,15年增长1.35倍;

——资产总计从2004年的1.83万亿元增至2018年的22.6万亿元,15年增长11.34倍;

——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1.66万亿元增至2018年的13.0万亿元,增长6.85倍。

二、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不容小觑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2004-2012年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5%。

文化产业在吸纳就业、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004年,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73.3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员(7.52亿人)的1.16%,约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30%。

——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055.8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员(7.76亿人)的2.65%,比2004年增加1.49个百分点;约占城镇从业人员(4.34亿人)的4.73%,比2004年增加1.43个百分点。

15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873.3万人增至2018年的2055.8万人,15年增长1.35倍,占全国就业人员和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接近1.5个百分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至2013年期间,文化产业年均增加从业人员150万人,约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0~1200万人)1/10以上,这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据统计,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0%。

横向看,文化产业在经济坐标系处于第一象限,横坐标和纵坐标不只是大于零,数值还比较大;纵向比,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像高铁“复兴号”,15年间年年跑赢经济增长“大盘”。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底座”越做越大,外延式增长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大,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文化产业主要数据表(单位:万个、万人、亿元)

注:数据来源:2004、2008和2013年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总量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第36~40页,增量数据根据总量数据计算而得;2018年数据来自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国家统计局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