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网洛书城 2019-11-21

在明末清初,李成栋是个特殊的存在。

李成栋,宁夏人,农民军出身,绰号“李诃子”。原本他是李自成部将高杰手下,后来跟随高杰降明。高杰很快在睢州之变中被总兵许定国所杀,李成栋则在多铎东下时降清,成为吴淞总兵。

随后,李成栋为清朝出力颇多,他是嘉定三屠的主谋和广州之屠的帮凶,尤其是射杀隆武帝,生擒绍武帝,闪电战平定广东,风头一时无二,他的名字甚至在当时能“止小儿夜啼”。

这样一个清军的急先锋,却在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携广东全省反正,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让天下为之震动。

什么原因促成了李成栋的反正,他反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抛开一些传统的观点,放到世界的大环境里看,或许能找到一丝线索。

在17世纪四十年代的明清交替之际,西方也掀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改革,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著名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从武器到战略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瑞典军队犹如脱胎换骨,在三十年战争中傲视群雄,所向无敌,他本人也得到“北方雄狮”的美称。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事实上,他军事改革的基础来自于一点:把佣兵制改为征兵制。这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

我们先看看雇佣兵的定义:

雇佣兵是一种特殊的兵种,是为利益而参加一场武装冲突的团体和个人。雇佣兵参战的目的只是为了金钱,只要对方出价够高,他可以受雇于任何人。雇佣兵参战并非为了意识形态或政治信仰、爱国主义或是道德原则。

在之前,欧洲普遍流行的是佣兵制也就是雇佣兵制。这种制度虽然在财政、兵员和战斗力上有其优点,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对佣兵们来说,金钱是第一位的,政治的信仰、军人的荣誉则可有可无。

他们并没有国家或是民族的概念,价高者得,在战场上为利益而搏杀。

虽然佣兵们都是职业军人,战斗力颇为强悍,但他们只是为钱而战,所以军纪极差,所过之处为害地方,造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战争本身。

从这些内容上来看,明末清初的明朝兵将们同佣兵何其相似。

经过从天启到崇祯二十多年内外不断的战争,大明帝国也从风雨飘扬走向了最终崩塌。

在这亡国之际,不论是谁,也要做出选择,平民老百姓的选择或许来得简单,对于李成栋这样有兵力,又有财产的武将来说,选择要来得复杂一些。

老朱家的大明、李自成的大顺、关外来的大清,甚至还有张献忠的大西,共同逐鹿天下,局势并未明朗。

看上去,大顺一度有希望统一天下,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就被清军赶回了陕西,而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的南明,至少在当时来看还没有那么弱不禁风,清军想要完成统一,也没那么容易。

于是,在看不清天下归属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了利益。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明末的军阀,实际上就是雇佣兵集团的首领。

拿明朝的军事力量来说,虽然在崇祯殉国时,明朝账面上的兵力仍然高达百万,事实上大部分已沦为一群佣兵,他们失去了国家的信仰,以自身利益为重。

其中许多人,先投降大顺,又投降大清。比如吴三桂、唐通、姜瓖等总兵,谁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跟谁干。

还有弘光朝所倚重的江北四镇,除了黄得功之外都是如此,在这之后的郑芝龙、刘承胤等也都是一丘之貉。

看看他们干的事,也不难得出这是群雇佣兵的结论。

实力强大的宁南侯左良玉,盘踞武昌,招兵买马,手下在短时间内膨胀到八十万人,对外更是号称百万。

随后由于与弘光朝权臣马士英的矛盾,又为了躲避东进的李自成的锋芒,左良玉全军撤离武昌,临行前,他下令把武昌城焚毁,把百姓屠戮一空。

左良玉这么干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还是利益。

还有江北四镇,也是如此。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军纪极差,所过之处,为害地方。

高杰本是明军,为了劫掠百姓,竟然让部下冒充大顺军,骗取地方州县的犒赏和粮饷。

“谓当崇祯甲申三月有号翻天鹞子者,高杰麾下将也。挟逃兵数千人假名‘闯王安民’,兵薄金乡城。方是时,寇贼充斥,金乡官民守城,城门昼夜闭,而见贼言如此,喜其安民,方谋牛酒迎劳,且遥问安民何如?贼且作宣诏状,有‘禁掳、禁杀,敢违者斩无赦’诸语,彼军士则狂走如骛,汹汹不可遏,守者方疑之。”

高杰被封为兴平伯后,要驻防扬州,由于军纪太坏,扬州城内百姓不放他进城。高杰纵容部下劫掠妇女,攻打城池,造成恶劣影响。

《明史》:福王封杰兴平伯,列于四镇,领扬州,驻城外。杰固欲入城,扬州民畏杰不纳。杰攻城急,日掠厢村妇女,民益恶之。知府马鸣騄、推官汤来贺坚守月余。

高杰虽然名义上还是明朝臣子,行事却和雇佣兵一般无二。他既不忠于明朝,也不忠于大顺和清朝,他这支部队就是一支雇佣军,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谁出的价高,谁就能得到他的效忠。

李成栋,当时正是高杰的部下。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觉醒。

一方面,是清朝对八旗和明朝降将论功行赏的不公。

比如,论功行赏的规定。

八旗上马出征,视战功优次分为三等,如得优等,下马凯旋叙功即给世职,而绿营兵的考核标准是:临阵奋勇拼杀加功一次,累积加功24次,可得云骑尉世职。

像李良栋这样立下奇功的将领,最后只得了个两广提督,早于他几个月反正的金声桓,在进攻江西时战功累累,得到的封赏只是个副总兵。

另一方面,清廷对八旗和绿营的封赏不公,又促成了李成栋等对自身的思考,成为一针催化剂,催化了他们对国家认同的觉醒。

如果把金声桓、李成栋这些人放在后方雪藏,我想他们也不会想到起兵反正,最多就像祖大寿一样,保个全家平安。

而正是随着他们的进兵,目睹了各地抗清的力量,唤醒了他们内心尚存的国家认同感,于是奋力反戈一击,试图找回失落的大义。可惜,终究为时已晚,在多方不利条件下,最终都归于失败。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观点,其实也有依据。

如果是为利,李成栋在南下的过程中已经赚得盆满钵翻,光是搜刮到的隆武朝大学士丁魁楚的私人积蓄,就够他挥霍。钱财,李成栋是不缺的。

那么为名呢,从李成栋反正后的表现来看,为名这个原因也不成立。

他挟两广之地反正,实力在永历朝廷里可谓首屈一指,无人敢当其锋芒。可是李成栋却表现得相当低调,忠于永历,尊重朝廷,与之前那些飞扬跋扈的军阀,比如郑芝龙、何腾蛟等表现得完全不同。并且,他主动把反正地区的人事任免权交给了朝廷,而不是由自己掌控,从这些方面看,说他是为名,也解释不通。

如果是为名,当时南明已经丢失了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一部分,被挤压到了边境几省之内,几乎已经走投无路,上下一片愁云惨雾。这时,清朝已经占据大半国土,举兵反正很大可能不但得不到名利,还要搭上身家性命,可以说是极其冒险的行为。

正如上文所说,原本只是雇佣兵的李成栋,在杀戮中被唤醒,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归属,所以毅然反正,最终以生命来为自己以往的恶行来作救赎,这也得到了永历朝廷的认可,死后被追封宁夏王。

李成栋的一生充满争议,他的暴行也无法因为反正被抹平。不过至少这个人,在最后还能幡然醒悟,遵从自己的内心,多少也算洗刷了一点自己的恶名。

从清军急先锋到南明宁夏王,李成栋反清复明的原因是什么

李成栋的思考

李成栋只是一个缩影,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在李成栋所处的年代,原本还是天朝上国的中国开始和世界脱节,从军事上看,就是错过了近代化军事改革。

欧洲的雇佣兵制,随着古斯塔夫二世的改革而逐渐被征兵制所淘汰,走向了现代军制,中国却并没有这样自上而下的改革,清朝统治二百多年后,军队还是停留在中古层面,本质上看,他们还是一群雇佣兵,没有纪律,信仰缺失。

在精神层面,西方军事改革的成果就是征兵制下的军队明白了军队为谁而战,以及建立在信仰上铁一般的纪律。这点,在清朝近代和列强们多次的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直到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才正式淘汰旧式军制,全面引入西方军制练兵,所练的新军,才可以称得上接近近代化军队,这时候,离古斯塔夫的军事改革已经过去了250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