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脉相承、应物创新——祝贺李洱校友荣获茅盾文学奖叙谈会在京举行

 北舟01 2019-11-21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我校中文系83级校友李洱凭借《应物兄》荣获这一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获悉喜讯,11月16日北京校友联谊会在北京民族饭店举办了题为“文脉相承、应物创新”的叙谈会,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王庆华、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贵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邢和祥、北京校友联谊会会长沈习武以及50余位校友和文学界人士代表赴会祝贺李洱校友获奖。叙谈会由法语系06级校友潘望主持。

       叙谈会以一段展示李洱校友多年来的文学成就的视频开场,接着在童世骏书记的致辞中正式开始。童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李洱校友的作品《应物兄》获奖致以了热烈的祝贺,并指出校友的每一次获奖都是对学校优质办学的莫大鼓励,然后童书记更从读者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应物兄》这部作品对当今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层面的关怀。

       中文系党委书记王庆华回顾了自徐中玉先生在80年代执掌中文系时就形成的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对创作作品的不断鼓励的传统,指出在中文系校友四大精英群体中作家群是社会影响最大的标志性群体,而且格非和李洱校友连续两届荣膺茅奖打破了国内学术界对于中文系不适合培养作家的论断和认识。文贵良副系主任的致辞重点强调了李洱校友不忘母校深情,积极回馈母校,带动中文系的文学创作,培养媒体与创意写作的艺术硕士并担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的驻校作家,并宣布邀请李洱校友于12月回到中文系作为演讲嘉宾开启《北山讲堂》的系列讲座。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达了对李洱获奖的祝贺并期许他在未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回顾了《应物兄》的出版以及这部作品获得茅奖的过程,并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培养连续两届茅奖作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沈习武会长代表北京校友联谊会向李洱校友表达了祝贺并对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厦门校友会、四川校友会、美国校友会对叙谈会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希望奋斗在各条战线的校友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李洱校友的感言深情回忆了与徐中玉先生的师生情谊,讲述了80年代赋予他那一代作家的使命感,并期望《应物兄》能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叙谈会中,李洱校友还分别向校领导、中文系、校图书馆和校史馆、校友总会以及北京校友联谊会赠送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获奖作品《应物兄》上下册。书法家、中文系80级校友金侬代表北京校友联谊会向李洱赠送了“应物通变,虚己守常”的书法作品,以示祝贺。

       此次叙谈会还邀请了一些与李洱校友相熟的作家和评论家发表了各自对李洱本人和获奖作品的评价。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赞扬《应物兄》“气质卓然、一骑绝尘”,并评价这部作品深具先锋性、文学性和探索性,是当代作家面对和回应文学先辈的典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校友张柠分析了李洱伴随当代文学成长的二三十年中的三个创作阶段,称《应物兄》着眼在处理文化经验,并赞扬了李洱一直活跃在小说创作的最前沿,是最爱读书、最有想法的中国作家之一。十月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校友吕约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到这个阶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必要的回溯和反思,称《应物兄》代表了东方智慧的现代化表达,这种古今中西融合也是秉承了自施蛰存先生以来的华师大一批有杰出成就的老先生的传统,并鼓励大家透过李洱的顽童精神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严肃性的双重人格构成去品味他的作品。旅美作家陈九赞扬《应物兄》的贡献在于超脱了个人经验的描写,转而对一个伟大时代做出了回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中文系校友王焰回顾了华师大优雅、宽容的传统和散花散文社成立的历程,并讲述了多年来出版社与华师大作家群的合作。

       叙谈会中,多位校友和嘉宾回忆了与李洱校友相交相知的经历,中文系83级辅导员查建渝表示了祝贺,当年文艺学教师进修班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是本次活动总策划朱桦特别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词强调了华东师大中文系特有的人文与教育精神对于孕育优秀作家的影响。同班同学朱彦鹏、数学系83级校友顾慈阳、中文系81级校友张立群发言祝贺李洱获奖并表达对他的期许。不能赶赴现场的中文系83级同学也纷纷录制了视频祝贺李洱获奖。远在云南的华东师大夏雨诗社创始人、著名诗人宋琳发来视频对李洱表示祝贺。

       11月的北京窗外秋意浓浓,但叙谈会始终气氛热烈,室内温暖如春。《应物兄》历时13年终于成书获奖,不仅是对李洱本人的激励,更是对华东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中文系在承接文脉、勇于创新方面的肯定。蹭蹬磨砺成今日,不负当年快意时!透过《应物兄》和叙谈会我们再次领略了80年代的风云荟萃和美好浪漫,我们追忆,我们怀念,我们更盼望前行路上有更多后来者相伴,一起品味丽娃河的深情与厚谊,一起继承文史楼的执着与严肃,在当代文学史上树起更多更有价值的丰碑!

                     文:赵化(97对外汉语) 

图:王玉淑、邹锡明等

编辑:张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