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往高处流?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CHAOYANG3901 2019-11-21

提及我国历史,清朝都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朝代。清朝后期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摧毁的圆明园就浮现在了脑海。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它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是无数工匠呕心沥血的骄傲,是中国伟大历史和高超技术以及工匠精神的伟大提现,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可这样奇迹却毁在了西方列强的贪婪里。

水往高处流?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当年,八国联军以英法为首,直击北京。皇室出逃,徒留空城,无人防守。侵略者于是暴露了他们最凶残的一面,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圆明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搬就搬,搬不了就烧。大火持续了三天,天地都为之黯然。如今,历史已经过去,但耻辱不能忘,国家宝藏更不能放弃。

水往高处流?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前段时间,“赌王”便将其高价拍下的马铜首上交国家。这个马铜首来自于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这座喷泉,更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海晏堂建造的时候,清朝还没有电,而建造喷泉就必须要把水从低处提到高处。不说这十二铜像做的多么逼真,仅仅看这个喷泉,以当时的科技手段就很难做到。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水往高处流?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据历史资料记载,这个喷泉的十二座铜像不仅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还代表了古人计时用的十二时辰。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一座铜像喷出水来,几乎等于一座钟,被称为“大水法”,制作难度可以想象。可是,这是难不倒我们伟大的工匠们的。即便当时的清朝还没有电力支持,而且科技也不够,但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不是假的。他们在大水法与海晏堂中间建造了一个十几米高的高台,在高台上安装了“锡海”,也就是古时人们用来储存水的装置,和现在我们使用的水塔是同一个性质的。

水往高处流?乾隆时期并没有电力抽水,圆明园的兽首为何能喷水?

据说,这个巨大的储水装置,能够装上一两百吨的水,为喷泉提供了充足的水。利用安装在海晏堂的龙尾车提水,运用螺旋输送的原理,将低处的水带到了高处,然后利用高低差产生的压力差,将“锡海”中储存的水运送到各铜首的出水口,形成喷泉。不仅难以制作,工匠们还要计算好时间差,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