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探索(1):我为什么看不见家人的努力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2

自我探索(1):我为什么看不见家人的努力

这样的场景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孩子在练字,家长站在旁边说:“这次你能坚持吗?坚持才是胜利,练字尤其如此。你可不要像以前学乒乓球一样半途而废啊!”

一看孩子不高兴了,家长继续说,“我并不是在指责你,而是提醒你不要犯过去的错误。你之前练钢琴学武术打乒乓球不都是没练多久就放弃了吗?我不过是提醒你要坚持!你要知道,我们给你交的学费都是我们的辛苦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家长说的很有道理,贵在坚持,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钱来之不易。只不过,没过多久,孩子又放弃了练字。家长的内心再次遭到暴击,不由得愤愤不平地认为,这孩子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简直是太不像话了!

我也曾经是这样的家长,我的孩子也曾经像上面的孩子一样,用放弃来实现了对我的反击。心理学上称之为“被动攻击”。

尽管我说的话都很有道理,都是有根有据的,但是我用这些道理和事实编织出来的言语却充满了对孩子的质疑和否定。事实上,是我首先对孩子发起了“主动攻击”,孩子无力辩驳,但是他可以选择消极对抗,也就是“被动攻击”。明明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明明一点点小事就偏偏给你弄砸,明明稍微努力一下可以完成的就要半途而废。

后来,我明白我要给予孩子尊重和鼓励,我不能总是打击和否定孩子,我应该控制住自己,不要轻易责备孩子。道理我都懂了,然而错误继续在犯。我发现自己陷入了家庭暴力循环中。

根据家庭暴力循环理论,某个外部事件发生→我产生情绪→发脾气攻击家人→事后后悔→更温柔体贴地对待家人→下一次再次重复这个过程。

不找到根本原因,不解决根子问题,只是知道不应该发火,不应该生气,不应该打击与否定,而应该给予尊重和肯定,我们就会有时做得到,有时又做不到,始终跳不出这个恶性循环。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满地都是杂物,原来老婆正在整理储物间。当时我内心立刻就对老婆充满了不满。虽然我知道按照5S的标准把所有物品都分好类,定好位,做到整齐有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可我恰恰不相信老婆有这个持续努力的精神。过去她就常常是一股子热血过去就不再整理了,否则也不至于会堆积这么多杂物。现在可好,我工作了一天,回家还要陪着她一起继续收拾,我累不累啊!

第二天,我才意识到,我昨天对老婆花了好几个小时试图整理好储物间的事实,不仅视而不见,还内心充满了不满。我为什么没有看见老婆的努力呢?我到底为什么在生气?为什么不满?

因为我根据过去的经验,判定老婆只不过一时兴起而已。于是,我看见了过去、预见了未来,却恰恰没有看见当下!没有看见在当下,老婆正在努力收拾着!我的大脑,活在过去、看着未来,却没有活在当下!尽管当下,老婆正在做我一直以来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却视若无睹。因为我根本不关注当下,我只关注过去与未来。然后我才发现,从前孩子学习、练习武术、游泳、乒乓球时,我也同样如此。我几乎下意识地选择了忽视他们当下的努力,只是因为我根据过去的经验,不敢再对他们抱有希望。或许我内心深处是在害怕我付出的每一分鼓励与肯定,收获的都将是一份失望与其被失望伤害,不如一开始就不再付出鼓励与肯定

于是我看见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信念居然是“我想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被可能的失望伤害”。可是,我为什么会失望呢?失望的对面是希望,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做好。为了避免被伤害,我下意识选择了只对有希望成功的言行进行鼓励,而对他们当下(注定要失败)的努力选择了忽视。

由此,我又看见,我对老婆孩子的希望其实是一种要求,一种“你应该做到”,“你本来能做到”,“你必须做好”的要求,进而产生了“做不到就是你不对!”“你过去就应该做好,但是你却没有做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将过去我对老婆孩子的失望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带到了现在。

于是,我看着老婆孩子当下的努力,内心居然充满了不满。

由此,我还发现自己唯一关注的是结果的好坏。我根据过去的经验,推断了未来的结果,又用未来的结果选择了我当下的行为。我自然而然地用推断当事实,把可能性当做了必然性,用结果来判定了过程的价值。这些显然都是错误的逻辑,错误的想法,然而我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它们左右了我几十年。

现在社会上“不应该对别人有要求”“放下应该二字”的说法很流行。我理解那是在调整自己的欲望,所谓无欲则刚嘛。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该不抱期待吗?每个人不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吗?老婆孩子不应该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吗?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合作吗?

这说明,对别人抱有正常的、合理的期待,没有错。人人都有责任做好份内的事情。只要求自己,对别人没要求,根本不符合现实,因此也不可能实现。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应该不等于一定能做好,一定能做到。而我潜意识中就把应该与做到、做好划了等号。于是我对没有做好、没有做到就表示了不满。而我的否定与不满的态度恰恰促使了对方干脆放弃。

由此,我明白了自己的信念系统应该如何调整:

1、应该不等于一定能做好,一定能做到。有的人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有的人面对压力会对抗,更多的人则是畏难逃跑。人性使然。因此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一件事情没有做到,没有做好,都是常见现象。解决的办法是:接纳这种现象。同时要重建信念为:有些事情应该做,但是更有可能一下子既做不好也做不到,而且还很有可能干得很糟糕。没关系,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给自己、给对方关心、支持、动力和激励,而不是否定与打击,就会更容易做好

2、结果很重要,但是不能用结果来判断过程的价值重建信念为:结果是结果,过程是过程。有好的过程未必一定有好的结果,有好的结果也未必一定是过程正确。因此,有好的结果和好的过程都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3、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发生的事情未必会在将来再次重演。所以,重建信念为:过去是过去,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没有人能改变过去,也没有人能把握未来。不要让过去的不愉快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影响了现在的心态。尽心尽力把现在过好,把当下过好,我们就拥有了当下这一刻的精彩。所以要关注当下,关注现在,把握当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每一步都踩稳才是最重要的。

带着这样的信念,重新来看孩子练字,看老婆收拾杂物,我们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我们会全神贯注于当下。做得好,我们就会为之喝彩。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进行否定与打击。我们会接纳,会给予关心、支持、理解与激励。我们不会被过去的失败困扰,也不会担心以后出问题。我们把握了当下,我们的人生就多拥有了一刻美好的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