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飞天是如何炼成的?

 gs老张 2019-11-22

话说,“敦煌飞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我们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精品标志之一,既有佛学的韵味,也有艺术的骨感,尤其是唐代莫高窟第148窟的一身六臂飞天,更是堪称飞天中的经典,故而聚焦了众多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目光。那么,敦煌飞天是如何炼成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剖析一下。

首先,“敦煌飞天”是在敦煌壁画中得以体现的,它的色彩调剂也一般都是以矿物颜料为主,大多取自于各种天然的矿石,如朱砂、孔雀石、云母等等。当然,一些国外的宝石也常常会被加工成描绘“飞天”的各种颜料。这些矿物颜料还多是可以经得起日光照射和湿气侵蚀的。因此,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飞天就以它优美的姿态,被誉为了敦煌石窟的形象大使。

而敦煌壁画中“飞天”的画法,一般也都是以西域的画法为主,所以,特别注重晕染,即,通过一种细腻的晕染来造成飞天的立体感,同时,有效体现出肌肤的细微变化。通常还会在“飞天”的鼻梁、眉棱、脸颊等部位先施白色,然后,再以肉色相晕染,以形成一种明暗的关系。当然,尽管现在许多“飞天”脸部高光部分的白色依然楚楚动人,但是,由于褪色的原因,许多线条如今都已变成了粗黑,故而成为了我们许多后人的遗憾。

根据敦煌研究院主编的《飞翔的精灵》一书,我们可以得知,敦煌飞天大致划可以划分为早、中、盛、晚期。早期为北凉、北魏、西魏时期,中期为北周、隋朝时期,盛期为唐朝、五代时期,宋、西夏、元为晚期阶段。这是敦煌飞天形象发展的一个主要脉络。

并且,整个敦煌莫高窟几乎是窟窟都画有“飞天”,合计至少也有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当中首屈一指的。当然,别看“敦煌飞天”的形象大部分都是以美女的样子出现,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女性,而是一种无性人,即:非男非女。甚至,在一些佛经的记载中,有的“飞天”头上还长着犄角。如果确切地说,“飞天”的形象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一种结果,是中外文明交融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可以说,从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伴随着敦煌莫高窟日渐兴盛,敦煌飞天,就逐渐成为了我们中国历代佛教壁画艺术精品的集大成者,不论是西域式飞天、北魏飞天群、南朝飞天式,还是龟兹飞天式、盛唐飞天式,各种绮丽风姿纷纷映入我们世人的眼帘。

总之,“敦煌飞天”是如何炼成的呢?其实它和当时我国人民群众的梦想与期待有着扯不断的联系。所以,有的飞天形象甚至还如西方僧侣那般模样:动作笨拙僵硬,飘带舞动形式单一,身体多呈“U”字形。

(来源:吕海峰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