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花了130万元才明白:不要轻易买保险

 mrjiangkai 2019-11-22

因为脑溢血,两个月前,朋友的妈妈住进了ICU。在ICU里,用上呼吸机、营养液、护工等等,几千几万块钱,一下就花光了,连个声响都没有听到。医生说,至于活多久,就看你们准备了多少钱。

为此,朋友把家乡的两套房都卖了,准备把全部家当都拿来给母亲治病。但住了72天、卖了2套房、花费130多万,阿姨还是走了。

这并非骇人听闻,不少网友在评论里谈起自己身边相似的故事,讨论着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有更多的网友表示,如果没有钱,自己或家人患上大病也不知道可以怎么办。

赵先生7岁的儿子被确诊了左股骨干骨肉瘤。

治疗费用花了差不多13万元,但社保只报销了5万左右,剩下8万元要他自费。

赵先生想起孩子有商业医疗险,于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在扣除了1万元的免赔额和门诊费后,保险公司报销了6万8。

第二年他儿子因为该病再次入院,这次治疗费用高达19万,而社保只报销了大约2万。

赵先生又申请理赔,这次获得了17万多的赔付。

买这份医疗险2年花了652元,却获得了23.9万元的赔付。

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能补偿我们因为疾病、意外等导致的经济损失。

说白了,保险就是保钱,在关键时刻减轻我们的负担!

但保险陷阱多,到底该怎么买?

我想说:当你连基本的保险常识都没有的时候,不要乱花一分钱。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很喜欢的公号——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他们不为任何保险公司站台,只为你买对保险!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在【T博士教你买保险】看到的精彩好文,先给你们列举几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不一样的慧眼洞察 

1. 《知道这些真相后,你还会只买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吗?》

很多朋友在咨询保险的时候,都偏好大保险公司的产品,规模大、名气大,贵一点又如何?花钱买放心嘛。

但当你踏进这个行业,就会发现,愿意为保险公司的品牌额外付费,实际上源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现在,T博士就要告诉你,不管保险公司规模大小,重疾险中最高发的25种重疾,病种和理赔条件一模一样。

也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破产问题,毕竟后面有保监会替大家盯着。

在挑保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保险产品本身,保险产品的条款才是保险公司最真情的告白。

 不一样的产品分析 

2.《年金险虽好,挑得不好,收益还不如余额宝》

关于年金险,是不是只要预定利率是4.025%,就是好产品呢?

当然不是,要记住,预定利率≠真实收益率。

我们分析市面上上百款年金险产品后发现,同样是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在实际收益率上,有的产品确实逼近4%,有的可能2%都不到。年金险的甄别,大有学问。

T博士在这里给大家提醒两点:第一,挑选年金险时,一定要学会使用IRR工具计算真实回报率;第二,要注意年金险的形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简单的说,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给到你钱。

比如,你买年金险准备用来养老,但是某款产品在投保后很快就返还,等你老时返还额并不高。钱是给你了,回报率也还不错,但是并不适合做养老金规划。

 不一样的购买逻辑 

3.《花多少钱买保险才合适啊 ?我劝你别再被业务员洗脑了》

我们应该花多少钱买保险?是要听保险行业中著名的“双十定律”?还是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总的来说,这些保费计算工具或定律是保险业长期积累总结的经验所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是现实中,对于家庭保障方案来说,还是不够灵活。

在T博士看来,相比于考虑“我应该花多少钱买保险”,“我应该为自己购买多少保障”,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我们要知道,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保障,是为了把自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那具体要怎么买呢?

 不一样的政策解读 

4.《连续 60年每年单利15.2%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官方价值1200亿的文件解读

保险界大地震。

今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出《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上限将从4.025%调整到3.5%。

银保监会这份文件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的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优质的固定收益率产品会越来越稀缺。

6月份以来,市场上多款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陆续停售了,例如PICC的“惠民福寿”、天安的“逸享人生”、“传家福尊享”等,就在10月末,信泰如意享也停售了,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少。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我们该如何锁定长期回报?

 不一样的内幕曝光 

5.《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知道内幕后,我为何选贵的?》

同一家保险公司的两款住院医疗险,同样每年100万的住院保障额度。

第一款保费是512元,1万的免赔额;

第二款保费是1879元,1.5万的免赔额。

如果你来投保,你会选择哪一款?

第一反应是不是选择便宜的那款?我也一样,但是如果你和T博士一起深入了解后,大概率也会和我一样选择贵的。

毕竟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方不同,后续的体验也会不一样。

医疗险和意外险属于高频出险的险种,服务太太太……重要了。这两个险种,选择服务好的公司,可以大大降低沟通和流程上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