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艺里的“职场”,是一场秀还是真实现实?

 天承办公室 2019-11-22
第2641期文化产业评论
精选

这年头,明星参加个体验类真人秀,也得遭受职场社畜般的磨炼了。如今,综艺节目的镜头从家长里短转向职场生活,职场观察类综艺在市场也开始有了一席之地,在为观众提供了新鲜视角的同时,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但是这类综艺能否长久地占有市场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亲爱的客栈3》口碑好像已经不大行了。

 
推荐 | 邱枫
撰文 | 邱枫
编辑 | 周莹茜
正文共计3819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亲子情感、两性关系、夫妻纪实、相亲恋爱等观察类综艺充斥着综艺市场的当下,职场观察类综艺找准时机迅速从这个观察类综艺的浪潮中崭露头角。当节目的镜头从家长里短转向职场生活,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新鲜的视角,也为综艺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职场类综艺的现状以及前景如何,目前的市场反应来说还很难说。

快被KPI压垮的“模拟职场”
 
在这个观众越来越难被满足的年头,明星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要颜高业务好不说,参加个体验类真人秀,也得遭受职场社畜般摩擦了。《亲爱的客栈3》里张翰、马天宇、吴磊、林心如、阚清子、李兰迪就玩起了职场车轮战,在背负业绩KPI的同时,每天还要面对各阶段的筛选机制,以及刚学习就得上手的客栈服务实操项目。
 

做一档真正的职场综艺,比上班难多了》一文中提到,当刘涛说出自己这一季的风格路线是包青天时,六位实习管家的表情瞬间凝固。欢乐、轻松、愉快,吴磊想象中的客栈生活,在刘涛发布的一系列任务后堪比网恋奔现,已然梦碎。工作、竞争、KPI才是这20天的核心。虽然这是一场更接近职场的综艺,但是刘涛这一季独挑大梁。没有了和丈夫王珂的有商有量,加之节目规则的盈利压力,以及刘涛本身重视一对一持续服务模式,而六位实习管家各有想法,执行步调也参差不齐,因此目前呈现出来的状况是比较混乱的。
 

抛开节目中客栈的KPI,从市场的反馈来说节目的KPI似乎达标不了了,豆瓣评分从4.4降至4.0,《亲爱的客栈》第三季遭遇口碑危机。
 

<亲爱的客栈>被KPI压垮了一文中提到,口碑的下滑与第三季全新的改变不无关系。与前两季“慢下来”的氛围相比,《亲爱的·客栈》第三季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与职场生活,因此竞争意味变得浓厚,曾经的“诗和远方”变成了大型职场生存战。究其原因,慢综艺在偏向职场改变中,正在失去其“慢”的内核。与此同时,明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职场人士,通过节目展现的冲突、竞争,也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职场面貌。同时,综艺的娱乐性与职场的专业性、严肃感间的平衡,仍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拖入综艺的“真职场”
 
那么当综艺到了真正的职场上,情况是否可观呢。我们先存疑,但有几点值得反思,首先是有点多余的观察室嘉宾,在腾讯新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毫无职场经验、法律背景的观察室嘉宾对于实习生的表现点评也只能停留在“好棒、好厉害、学霸”等肤浅的字眼,观众直呼“出戏”。
 

嘉宾「出戏」,职场类综艺的尴尬困境 一文中提出《令人心动的offer》已经在腾讯视频上开播两期。最大的不忍,就来自于观察团嘉宾的「出戏」。棚内的加油团由五名几乎由零职场经验、零法律背景的明星组成,即便有一名从业十余年的知名律师也很难一带五、王者带青铜。
 

在真人秀节目中,观察团模式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既是引导者也是观众的化身。他们如果从观众的角度,说出一些类似吃瓜群众的「接地气」的观点,往往能给节目增加很多包袱和笑点,并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和韩版节目相比,这届中国版《offer》的明星团观察员有点出戏了。
 
节目组,似乎更看重姣好的外形,他们有的被称为“九头身”美女、华政“何以笙”、英年早婚的气质美女、帅气海龟等等。这些初出校园的俊男美女吸引着镜头前的观众,大家惊呼“好帅好美,原来这就是律所”。
 

一档职场真人秀综艺仿佛更像《心动的信号3》或者说更像是是综艺界的小时代。高大上的落地窗、精致的午餐、拉花咖啡,配上俊男美女,甚至同样的光脚飞奔的镜头,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小时代,似乎下一秒就会响起《时间煮雨》的背景音乐。
 
综艺界的“小时代”,选人只看颜值?》一文中这样说道,帅哥美女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里,好像除了满足了未入社会的学生们对于职场生活的幻想之外,很难让上班族们感同身受,只会觉得剧本满满,过于浮夸。
 
职场综艺的进阶之路
 
从《我和我的经纪人》到《令人心动的offer》,职场综艺完成了由全明星阵容到“素人+观察”的进阶。正在热播的《令人心动的offer》豆瓣开画7.5分,基本做到了有新鲜感,有情节也有悬念,但也受到原著粉和法律行业人士的口诛笔伐。
 

职场戏“垮掉”,职场综艺“崛起一文这样说道职场作为最贴近当代上班族的最主要生活空间,让人又爱又恨,因而职场综艺选材内容恰当则会引起上班族们的情感共鸣,受到他们的追捧,但若是不小心碰到了上班族们的痛点,那将会面临的问题就不敢想象了。
 
追根溯源,我国的职场综艺起步也是很早,从旨在给求职者提供真实职业发展机遇的《绝对挑战》,创业&商战结合的中国版《学徒》——《赢在中国》,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求职招聘真人秀《职来职往》《非你莫属》,都曾霸占过国内电视节目的黄金档,也曾掀起过一阵不小的“职场热”。 
 

职场综艺16年演变史一文中提出职场类综艺的市场是一片蓝海。基于《2019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的数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8年增加了13万,再创历史新高,整体大学生求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而这些95后年轻人,往往和网络综艺用户大比例重合。在有如此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职场综艺却没有很好地抓住市场机会,在网生综艺泛滥,而爆款难寻的当下综艺市场,职场观察类综艺的爆发在意料之中,但是一味依靠韩国的综艺模式来发展本土的综艺,是会出现下一个综艺黑马,还是会再度造成同质化严重、而精品难出的状况,实在难以预料。
 
结语
 
职场综艺能否留住观众,“共情感”和“共鸣点”很关键。这也是韩国综艺能频繁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分析理解当下观众的心理,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述求。除此之外,职场综艺最容易能够引起当今人们都关心的社会议题,在“996”“007”“提议每周休息两天半”等社会话题被热议的背景下,职场综艺如何表达出符合当今时代的正确价值观,也是职场综艺值得思考与发展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