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

 江山携手 2019-11-22

纪元.时节习俗

时节庆典休闲娱乐

     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

(十八)、扭秧歌 

    扭秧歌,是山西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它主要在街头、广场表演,故亦有"土滩秧歌"之称。还有"踢鼓秧歌",主要特点是表演具有戏曲中的行当分工,在动作上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男角动作粗犷有力,女角动作优美利落。表演形式分小场子、大场子、过街场子三种。小场子的表演人数最少一人,最多五人左右,一般是女角(称"拉花")围绕男角(称"踢鼓")表演,大多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基本动作男角有"戴宗三亮式""腾空旋风"等;女角有"跋陷泥""兔儿旋窝""猛失惊"(闪腰失惊)、"跌籽儿"等。大场子的表演人数一般在十六至六十人之间,主要表现队形不同的变化,常用队形有"满天星""八卦阵""单双圆场"等近七十余种。如在夜间各执彩灯表演,则可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过街场子的活动人数比较多,表演不分日夜,多在街巷类的场地进行。

1942年以后,陕甘宁边区出现了蓬勃的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创造出具有革命内容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被当时解放区群众称为"斗争秧歌""翻身秧歌"。现在,新秧歌是群众在节日、集会时表演的主要民间舞蹈之一。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每日一话桑梓情(220)28@3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