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雪,品读十首最美节气诗词

 风吟楼 2019-11-22

今日小雪。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每年阳历11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开始。从农历来看,小雪节气一般是在十月中旬。小雪时节,气温虽已下降,但尚未过于寒冷;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开始出现降雪,但雪量不大,所以叫作“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说:“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不少都包含着天气概念:春天有“雨水”“谷雨”,秋天有“白露”“寒露”和“霜降”,冬天则有“小雪”和“大雪”。雨露霜雪,都是水的各种形态;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根本,也是人们观察气候的重要参照物。

1

采薇(节选)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大诗兄说】小雪时节,往往是天空阴沉,飘落些许冷雨丝。天色渐暗,不经意间,雨丝变成了雨夹雪,雨夹雪变成了“盐籽儿”。你也许很期待明天早晨起来,地面是一片白茫茫。但更多时候,小雪在半夜就悄无声息地停了下来;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河湖的水,很清很冷,似冻未冻。

这种情景,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大诗兄觉得,最贴切的就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个“雨”,在这里念第四声,是动词,下的意思;不过,大诗兄觉得,你念第三声,把它当作名词,也没什么大关系——亦雨亦雪,夹雨夹雪,老天爷给你一种欲言又止、下盘大棋的感觉。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全诗篇幅比较长,但是读起来很顺畅。主人公是一位服役的平民士兵,他在春天“杨柳依依”的时候入伍,大半年来跟随大军东征西讨,到了岁暮时节“雨雪霏霏”的时候,他依然不能回家,其中既有保家卫国、战胜敌人的自豪感,又有感慨辛劳和思乡的人之常情。

2

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大诗兄说】古人没有显微镜,他们仅凭肉眼,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个无比奇妙的大千世界。他们发现,油菜、萝卜、白菜的花朵是四瓣的,呈现十字形;梅花、桃李、樱花、海棠,它们的标准花瓣是五瓣的;而葱花、蒜花、韭花、水仙以及雪花——此花非花——是六瓣的。

雪花虽然都是“六出”,但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大雪和小雪、“干”雪和“湿”雪、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它们的晶体形状统统不一样。

一千多年前的这一天,下了这个冬季的第一场雪。整个下午,雪花就这么漫不经心地飘落着。诗人就这么无所事事地坐在窗边,一二三四五,片片数雪花。一片雪花飘进来,遇到屋内火盆散发的暖气,渐渐融化,六只小角更加凸显。

不知坐了多久,天井里的绿竹,披上了白斗篷。从高楼望出去,平日里枯黄的草木、满是尘土的道路、随机分布的驴粪牛粪,统统消失。雪,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不真实的美丽世界。雪,让我们的思绪飞一会儿,真好。

3

冬十月

汉魏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诗兄说】如果放在今天,曹操肯定是位一流的纪录片导演。你看他写的这首《冬十月》,就是妥妥的分镜头脚本。其实,包括这首诗在内的很多诗歌,都是他在统帅大军打仗途中写成的。大诗兄最佩服的,是曹大帅对于自然、社会和民情的精到观察。

孟冬十月,是初冬时节。此时“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这是气候特征;“鹍鸡晨鸣,鸿雁南飞”,最后一批大型候鸟也已经启程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留鸟躲进了巢穴,狗熊们开始冬眠——这些,都是生物学上的常识。

人类不会冬眠,他们依然像小蚂蚁一样忙碌。农民们收割完最晚一批谷物,把粮食存到粮仓里,然后把锄头、犁耙、扁担、铁锹、锨镐这些农具收归齐整,放到谷仓里去。冬日无农事,开始搞家庭副业,编制筐子、篮子、簸箕,搓绳子,做木桶,一日不得闲。他们到集市上去,用这些手工制品置换些钱物。批发商、经销商们早已准备好采购金,摩拳擦掌。东西和南北的大道上,运货的马车、牛车来来往往。驿站和小旅店的墙壁都重新粉刷了一遍,屋顶的茅草也换上了今年的新草。

4

临高台

汉乐府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大诗兄说】南方的长江流域,大江大河常年不冻。要我说,初冬时节的长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浙江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倒是最耐看的时候。水岸有高台,因为水量减少,高台显得更加高耸;江流减缓,少见泥沙,江水更加清澈冷冽,这正是“清水清且寒”的模样。

高台之下,茂盛的芦荻中,又有了新的气象。成双成对的大天鹅在芦荡中出入,雍容雪白的身子,悠哉悠哉的神态,令人羡慕神往。天鹅的头、嘴是鹅黄色的,古人把它们叫作“黄鹄”。每年冬天,黄鹄从遥远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飞来,就在长江流域一带越冬。雪白鲜嫩的芦根,是它们的主食。黄鹄是大鸟,它们用芦草编织的窠臼,足以容下一个小孩子。

偶尔地,会有那么两只黄鹄,奋力拍动翅膀,两只大脚掌拨动清波,在水上滑翔一段距离,像大型水上飞机一样轰然起飞。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说:那种需要滑行很长距离的大型飞机,是在模仿鸿雁、黄鹄这样的大鸟。

上天有好生之德。高台之上的观鸟人,请你放下硬弓和长箭,放过这些燕雀与鸿鹄吧。

5

浣溪沙

清 纳兰性德

败叶填溪水已冰,

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

斗鸡人拨佛前灯,

净消尘土礼金经。

【大诗兄说】纳兰性德,文艺青年的挚爱;“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词倾倒众生。纳兰出身满清贵族,父亲是朝廷重臣明珠,他自己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有人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原型就是这位纳兰公子。

北京城的西郊,深山之中,多的是名寺古庙,譬如潭柘寺、碧云寺、龙泉寺,这些大庙香火很旺。还有更多无名小庙,掩映在重重古木之中,人迹罕至。秋日已过,冬日清冷。木叶尽落,水落石出。枯枝败叶填满了小溪流,倒伏的枯木横在小溪两头。溪流被坚冰禁锢,被霜雪覆盖。

这一日早上,天降小雪。年轻英俊的御前侍卫,陪同年少英武的皇帝,大家锦衣貂裘,来到西郊野游。眼看到了正午,降雪稍停,白日惨淡。人困马乏,寻一处荒庙歇脚。小庙的匾额不知被抛到何处,庙门内两块石碑残损不全,不知何人何事所立。早已没有僧人驻庙,佛堂正中的佛祖,也是满身灰尘。油灯枯灭,蜡烛上有老鼠噬咬过的细小牙印。

佛祖身前的供桌上,一本摊开的书札。拂去上面的灰尘,行行小楷赫然在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是我闻……”

恍惚之中,只听得庙门外一声马嘶,一行人的思绪被拉回尘世。

6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大诗兄说】苏轼当时主政密州,年纪三十八岁,按说并不老,“老夫聊发少年狂”,嗯,有一点点“傲娇”的味道。“老夫”在密州这个小地方励精图治。在过往的春夏秋三季里,他劝农耕织、终日奔忙。冬天到来,有些闲工夫,忽然想起啥,于是跟左右商量:“为了加强国防教育,咱们是不是搞一次军事演练?”

大家赶紧张罗,一切就绪。老百姓们听说了,夹道观看,觉得很新鲜:只见太守大人骑着高头大马,牵着狗、架着鹰,一身冬衣,裹得像个粽子;面颊微红,貌似喝过小酒。阵仗摆好,知州带领人马在山坡上来往奔驰。弯弓射箭,POSE(姿势)很棒。其实,俺们密州这里罕见老虎。打到了什么猎物?三只山鸡、五只野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是讲,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苏大人是不是在暗示朝廷:“啥时候派个专员来宣布,调动我回京呢?”这位从中央到基层历练的“年轻的老干部”,有着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

7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大诗兄说】大诗兄总觉得,以前的冬天比现在冷。江淮一带,小池塘里也会结起厚厚的冰,小孩子们拿起大石块砸向冰面,只砸出一个白白的印子,石头带着古怪的声音滑出老远。于是,孩子们大胆地跑到冰面上玩耍。时常下很大的雪,深到膝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直到棉鞋和裤脚湿透,回家找骂。屋檐上经常有一排长长的冰溜,就像溶洞里的石钟乳,太阳出来,冰溜尖上的水珠,一滴一滴落下来……

也许,这种回忆是有偏差的。冰砸不破,是因为小孩子力气小;冰上能够走人,是因为小孩子身体轻;雪深没膝,是因为小孩子腿短。但是,谁的回忆不是主观的呢?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也这样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那个冬天:

“你还记得不?我们赶考那年的雪好大啊。”

“是啊是啊,雪后的路好难走,又是雪又是泥,滑一跤,浑身都是黄泥巴。帮我们驮书的那匹驴,偏偏是头瘸腿驴!”

“还记得奉闲大和尚么?我们在他的僧房里住了一晚上。”

“记得记得,大和尚多和善啊,给我们讲佛经、讲人生、讲修心。”

“嗯,前阵子接到一封信,说大和尚圆寂了。唉,真是怀念。”

据说,大和尚当时跟兄弟俩有这样一段对话:看见雪地上的鸿雁脚印么?看到了。鸿雁在哪里?不知道。等到雪化,你们会知道鸿雁曾来过这里么?不会。所以啊,不要有“执念”,很多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要活在当下,晓得不?

那个晚上,兄弟俩似懂非懂地点头。很多道理,也许要到很多年以后,经历了更多的人生起伏,他们才能更深切地体会。

8

冬夜对酒寄皇甫十

唐 白居易

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

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

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

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

【大诗兄说】皇甫十,虽然已经很难考证出他的大名,但是,我们都知道,他跟老白的关系是真好,有诗为证:《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酒熟忆皇甫十》……早春想到你,深秋想到你;下雪想到你,出太阳想到你;吃斋想到你,最重要的是,喝酒时总是想到你。

孟冬十月,天气肃清。老白无事在家,绕着小院走一圈,耳朵差点要冻掉。前院中央有棵老榆树,北风呼呼吹,叶子落一地,树枝在打架。霜打的野草,枯败的叶子,垂头丧气。后花园的小池塘已经结冰,冰冻中夹着几片枯叶。花园背阳的角落里,胡乱堆着几只空酒坛子。

眼见着太阳要落山,暮色增添了几分寒气。袖手旁观中,老婆喊吃饭,炒了几碟小菜,新开一瓶老酒。没人对饮,酒令不行,勿开心。皇甫十,最佳酒搭子,我又想到了你。

9

调笑令·胡马

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大诗兄说】“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这个燕支山,在历史上大有名气。汉武帝时期,少年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击败匈奴,控制了祁连山、燕支山一带。对此,匈奴人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因为,此地有一座山丹军马场,出产大量优良的战马;燕支山又叫“胭脂山”,是出产胭脂原料的地方。

冬日的燕支山下,一望无际的马场,胡马三五成群。雪仍然在下,大地被积雪覆盖,马儿需要用蹄子刨开积雪,啃食雪下的干草,拉扯出地下的草根。它们的唇下沾满霜雪。

远远传来马的嘶鸣,带着一丝哭腔。远处,隐约可见一个黑点在移动,忽而迅疾,忽而迟疑。这是今年夏天刚刚出生的一头小马驹,它因为好奇而跑得太远,跑出了妈妈的视线,远离了平时玩耍的小山坡。

荒草无边,积雪连绵,太阳眼看就要下山,小马更慌张。整个世界寂静而昏暗。突然,它的耳朵像小雷达一样动了动,小心脏剧烈跳动。熟悉的蹄声,熟悉的呼唤,那是妈妈找过来啦!老马识途,此话不假!

10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大诗兄说】《观猎》描写的是军旅生活,整首诗透着威武之师的干练劲儿。时间,就在初冬,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地点,就在汉唐都城长安附近,在渭河流经的关中平原上。

朔风乍起,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割。一层薄雪覆盖在大地上,露出些微枯草的残茎。平原上的几株稀树,已经落尽了最后的叶子,只剩下铁灰色的枝杈。天空中,乌鸦、麻雀早已没了踪影。只有高空的几只雄鹰,还在盘旋。雪后的太阳明晃晃的,但空气依旧冷酷。口中呼出的气,在眼前旋即凝成烟幕。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莽苍苍一片真寂寥。突然,“嘣”地一声脆响,打破了这片寂静。“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位全副甲胄的马上将军出现在地平线上,手中拿着一柄画弓,腰间箭壶里装满大羽箭。原来是将军在打猎。他的身后,紧跟着四五个轻骑随从。

天空中,一只大雕盘旋着、盘旋着,螺旋式地下垂。眼睛看得仔细,原来正中了将军的一支箭。骏马未到,猎犬先至。这样一只猎物,足以令将军自豪。猎物并不重要,箭法才重要。

打马回营,已是黄昏时分。回首射雕之处,天空密布彤云。小雪之后是大雪,这一场大雪,将在今晚纷纷扬扬地落下。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

大诗兄新书全网上线

可在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慈怀读书、十点读书、老牛铺子等选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