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干物燥,推荐几款咽炎茶饮

 昵称7496105 2019-11-22

导读:立冬之后,降雨稀少,物候干燥,近期北方城市暖气已至,室内干燥异常,很多人出现嗓子干、痒、疼。应一些朋友的要求,给大家推荐几首可以泡水代茶饮的小方,以备不时之需。

① 沙参麦冬汤

出自清代《温病条辨》

沙参6克,麦冬6克,玉竹6克,天花粉6克,冬桑叶3克,生甘草6克,可酌加冰糖少许

本方适用于以干燥为主的症状,咽喉干燥、口鼻干燥、眼睛干涩等。行话叫燥邪或燥热伤阴,津液亏了,所以觉得干。

② 翘荷汤

清代《温病条辨》

薄荷3克,连翘3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栀子3克,绿茶少许

相对于沙参麦冬汤,本方适用于以火为主的症状,即“干疼”的症状更加明显。

《温病条辨》原文记载“燥气化火,清窍不利,翘荷汤主之。清窍不利,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热也。”

本方不仅适用于咽炎,只要是干燥、上火所导致的头面部孔窍的症状,都可以使用。如耳鸣,眼睛干、涩、红、疼,牙龈肿痛、口疮等等。

由于“翘荷”与“窍和”同音,且本方的目的就是使咽、喉、眼、鼻等清窍和谐,所以,我也常称其为“窍和汤”。上学那会儿还专门编了记忆口诀,“翘荷汤主窍不安,甘桔栀子豆皮添,目赤耳鸣龈咽痛,燥气化火当清宣。”

③ 加味玄麦甘桔汤

玄参6克,麦冬6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薄荷3克,连翘3克

本方适用于兼有以上症状表现者,干的厉害,疼的也厉害。

提示:中医用药以辨证(病因病机)为主,辨病为次,所以上述方药不单是针对咽喉的。

「 答 疑 」

1、为什么用量那么轻?

一是因为用量小杯子里才能放得下,容易闷泡,成分容易析出。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医治则里有一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说治疗头面孔窍的病,要用像羽毛那么轻的药,气味轻清好到达病变部位。当然,这里用羽毛是夸张的描述方法哈(古人写东西就是喜欢夸张哈,像李白先生描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等)。

2、中药茶饮怎么服用?

放保温杯里用开水闷泡一会,然后像喝茶一样,少量频服,如果能在口中多唅一会,以增加药物与病位的接触时间,药效会发挥的更好。古人把这个叫作“少少唅咽之”。

喝完了再用开水续上,直至泡没味为止。

(“和泡茶叶一样”)

3、闷泡需要多长时间?

像沙参麦冬汤、加味玄麦甘桔汤这类以植物根茎为主的方子,要闷得时间长一点,20分钟左右,有利于成分析出。

像翘荷汤以草叶、薄皮果实为主的,闷5-10分钟就可以。

「 温馨提示 」

本文所述方药偏性不是很大,有相应症状者可“按图索骥”照方抓药、依法服用。但如症状复杂或较重,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素体阳虚之人即使出现上焦(头面部)的干燥、火热、疼痛,也不宜单独应用这些方剂。

另外,针对秋冬季节的干燥,室内温度不要太高。放个加湿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创: 王学斌 知行和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