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顶山行之六——风穴山寻风穴寺

 西唐愚叟gb6iqv 2019-11-23

作者:张  兴,笔名:西唐愚叟,河南叶县人。

汽车出汝州,沿烟风路北去9公里,便游入了山重水复,林暗堂明,花香鸟语,曲径幽深的风穴山中,让人顿生疑窦,是古刹乎?孰是山水园林乎?

风穴山因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取名。据《风穴志略》载:大洞内分重关,可达均、密二县,内栖蝙蝠,朝暮群飞,每将天变,洞内发出吼声,猛风势不可挡;小洞似瓦瓮,口仅容一人可通,虽有石梯,然因青苔滑溜不可下,不见其底,听有嗡嗡之声,此乃风穴山之奇观也。风穴山虽小,但秀色堪称一绝。它位于中岳嵩山少室峰的南麓,北靠玉皇山,南眺汝水,东依龙山,西偎黄鹿山,千峰拱围,岭壑披翠,峰回路转,泉涌瀑飞,塔碑林立,殿宇辉煌。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之称。今登山一览,果是一幅天然画卷,更是一处凡间仙境。闻名遐迩的中州古刹――风穴寺就深藏在它的腹地。

风穴寺因风穴山的灵秀而建寺。至若寺名,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唐代初年扩建寺院,选址于龙山阳侧,佛祖嫌脉气不足,骤起神风,将砖石木料移至此处,寺因神力之风点穴,且又在风穴山中,故得寺名。它创建于北魏,成型于中唐,扩建于北宋,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康乾盛世又加以增修,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保护、抢修,这座饱经1400多年风风雨雨的禅院,现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称之为“古建筑博物馆”。

风穴寺,其建筑布局独树一帜;其生态环境实属大自然王国;其文物价值高雅而贵重。

风穴寺是一处山水园林式的佛门古建筑。你立于山门之外,看到的只能是浓郁的苍松翠柏和它覆盖着的重叠山峦,耳听钟声响,不见寺庙影。它像镇江的焦山一样,有深山藏古寺,禅房草木深的特点。但是又有所不同。焦山寺的古建是环山沿江而布设的,而风穴寺的古建则是分布在曲径深幽的山坳里,虽无浩瀚长江束腰,却有翠屏拥抱,小桥流水之恬适。它的建筑更是不同于一般寺院的模式。它打破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局,规范取胜的定制,而是依山就水,巧用动静环境而打造的。使寺内的塔、碑、殿堂、亭、榭、台、阁。错落有序的点缀在风穴山的不同层面上,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是迥然天成的山水园林建筑群,它具有苏州园林自然美的特征。然而,它又高于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就在于它的山、水、林、石、花、草、虫、鸟都是原汁原味的大自然。除了古建是人力所为外,这里的一切奇妙景观全是天然的神功鬼斧之作。

风穴寺环境优美,景观繁多,传说神奇。末入山门,先跨过一座仙人桥。据说,它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投竹杖化青龙,遂乘龙升空而去之桥。步入山门,是幽雅秀丽的夷顺园,它是唐代青年诗人刘希夷的陵园。相传,佛界香积佛在这里修炼时,草木,住所、用具无不馨香扑鼻,芳味凝积。诗人曾写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赞之,寺因诗曾称香积寺,现在园内的石碣上仍镌有“古香积寺”。过塔林,就是古洞接天的九妖十八洞、大小风穴洞,洞洞离奇险幽。穿过方丈院,横开一峰,峭壁如削,环抱如屏。仲春,百花似锦;深秋,红叶如染,故为锦屏峰。岩下有一吴公祠石洞,吴公,名几复,字辨叔,宋代汝州人,曾凿此洞,隐入苦学九年及第进士,成为自学成才的楷模。在这山寺里可赏清水激流,翠波飞泻的珍珠帘,可饮泉出石窦,水深4尺,清澈甘洌的大慈泉水。还可浏览望月台、望州亭、龙泉、八角琉璃井、旋风垛、小龙门、一线天等风景,真是层出不穷,目不暇给。

风穴寺古迹四壁,高雅厚重。尤其是唐塔、宋钟、金殿、明佛、明大雄宝殿等是国家文物的一流瑰宝。

唐塔,又称七祖塔。它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为表彰寺七祖贞禅师,传播佛法,建寺植柏有功而敕旨修造的。塔高24.16米,系九层方形密檐式建筑,塔利由覆体、相轮、宝盖、火焰组成。塔身呈抛物线形,四角垂玲,妩媚流畅。为我国现存唐塔之首。

宋钟。是宋徽宗颁诏,由太监曲顺监工,名匠范勇、杨渊、男田成于宣和七年(1125)铸造。挂在两丈多高的悬钟阁内。钟高六尺余,口面四尺六寸许,壁厚四尺五寸,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钟上,铸文清晰,八卦图案规范。钟声洪亮而播远,大有“缥缈层楼跨玉琼,十方空处起禅声”之风韵,不愧为中原第一钟。

金殿,又叫中佛殿。始建于五代后汉,金代重修,是河南最完好的金代建筑。它座落在寺中心院的南端,为木质结构,飞檐挑角,金碧辉煌。基座为1米高的砖砌平台,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顶为单檐歇山式,造型古朴宏伟,制作精美、规范、谐调。是一处罕见的古建工艺。

明佛,即汉白玉释迦穆尼佛像。它是风穴寺中120多尊佛像中仅有的珍品。明代永乐七年(1409),周王朱肃向佛求子还愿所赠,全身用汉白玉精琢而成,衣纹流畅,比例适当,端庄肃穆,和蔼慈祥,形象逼真,实属文物稀世之宝。

风穴寺除拥有以上国之四宝外,还有三座建筑上品。

浑宏壮阔,工艺卓绝的大雄宝殿。它建于明正德四年,历时40多年才完工。殿宇为单檐悬山式,正面五间,殿顶琉璃瓦覆盖,正脊麒麟驮宝瓶,两侧有8条紫、黄、绿、白的龙浮雕,两端各饰5尺多高的大龙吻,辉煌壮观,庄重典雅。

秀丽如画的观音阁。出寺院东门,过接圣桥便是清新幽雅、堂皇威严的观音阁。它建于明嘉靖年间,高10米,重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喜公池,右有涟漪亭,泉溪环绕,清澈甘甜;华亭小桥,翠竹掩映。置身此地,如入画中。

造形各异的塔林。风穴寺的塔林位居全国三大塔林之一。原有114座,现存72座。多为砖塔,高低不同。它不仅数量之多,而且造形各异。元代的松齐慧公宗师塔,底为六角形须弥座,身为仿木结构,檐下饰雕砖斗拱,六面饰有假门,上雕多种图案,花形别致,是寺塔杰作之一。

我今游风穴山,探访风穴寺,深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古建筑工艺所陶醉。遂以诗赞之:风穴山隐风穴寺,千古唐塔万钧钟。八景不尽七十二,禅房幽深翠峰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