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邛窑遗址出土“普通”陶灯,它是古代高科技产品,竟然可以省油

 历史解密坊 2019-11-23

“你真不是省油的灯”,估计这句话大家都听过,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不守规矩老是闯祸。可是,您知道“省油灯”究竟是什么吗?在一次深入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还真的发掘出了一盏省油灯,测试之下的结果也让人惊奇不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35年,有人曾在邛崃的十方堂附近,发现了不少碎瓷片,将其挖出来后居然还卖了个好价钱。到了1936年夏天,军阀们闻知十方堂有宝贝,开始对此地进行大规模的盗掘。
到了1955年,文物考古也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随即,邛崃市博物馆的专家们也摩拳擦掌,一场对十方堂的拯救性发掘行动便开始了。
该次发掘的收获颇丰,不仅确定了该窑口遗址为邛崃邛窑遗址,更是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瓷文物,该窑口也被专家称为是我国陶瓷历史的文化宝库。

邛窑,是我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也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它起于东晋时期,在南北朝时得到了发展,并兴盛于唐代,前后共历经了八百多年,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一盏造型普通的油灯,因其外观并没有太多出奇之处,所以并未引起专家的太多注意,它被装进三类文物箱中,用大卡车运回了邛崃市博物馆。
回到博物馆后,专家们开始对出土的器物进行研究,当他们拿起这盏灯的时候,才彻底看清它的“真面目”。

该灯外壁上腹部有灰白色釉,下腹与底部无釉色,灯身为敞口状,腹部微微鼓胀,腹部下方渐渐收拢呈假圈足状。灯嘴被置于腹部一侧,且直通入腹内,而另一侧置有环形柄,器身内还有碗状夹层,内部中空。
专家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这盏灯就是传说中的省油灯。油灯的总体造型都是为省油而设计的,内部中空部分可以放水,以此来遏制油灯的温度与灯油的挥发,因为油量挥发的减少,故此,这种油灯省油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油灯的短嘴部分也十分科学,既能有效地排除过多的灰尘,还能很好的将灯油注入其中,做到了油灯的一嘴多用。
当然,光是查阅资料可不行,科学必须经得住考验。为了测试省油灯的省油效果,专家们特意进行了一次小试验,想看看该油灯究竟会神奇到什么地步?
专家先是找来了一盏普通的古代油灯,与省油灯进行对比,并取两份等量的灯油,分别注入油灯内。随后,专家们又在省油灯的中空夹层部分注满水,同时点燃了两盏油灯,开始观察二者之间不同的数据。

随着油灯的燃烧,专家们发现普通油灯内的油量大幅度减少,只燃烧了三个小时便灯枯油尽。此时再观察省油灯,发现其内部剩下的灯油居然还可以多燃烧十几分钟。
经过实验过后,专家们正式确定了省油灯的省油效果,并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智慧与技艺感到啧啧称奇。
随着现代文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普及了电灯,油灯也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老物件。

可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祖先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努力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如今的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更应该在祖先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技艺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后人必要的责任,也是对祖先必须的承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