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言要善于“辨析词义”和遣词造句
一、理解语言和写作的关系,加深对学习语言的认识
二、运用语言的各项基本要求,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
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语言要准确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篇文章就是一连串词的组合体。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全句、全段,甚至是全篇的表达。
A、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任何词语,都是放在文章上下所构成的语言环境之中,表达特定对象的某种状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语境,应选用不同的词语。只有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最恰当的词语,表达才能准确、得体
B、善于辨析词义,选用最确切的词
意义相同或近似的词叫同义词或近义词,精确、细致地区分各相近词义间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我们把正确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C、仔细区别词的感情色彩
在汉语词库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除了它的基本词义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见,仔细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不同对象和语言环境,恰当运用词语,对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提高表达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D、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和意义联系词和词组组成的句子。如果不合语法和不合逻辑,就不可能清楚、正确地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a、句子成分要完整: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句子有长有短,但结构要完整。如果随意省略了某些必备成份,残缺不全,句子就不完整了。在写作中,句子结构上的残缺不全,多数出现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上,或缺少主语,或缺少谓语,或缺少宾语。
b、词语搭配要恰当:在句子中,词语的搭配,必须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和生活逻辑进行组合,以符合客观事理和阅读者欣赏、理解的习惯。词语搭配不当,习作中常见的毛病是主谓不合、动宾不合、附加成分和中心词语不合等。
c、造句要合乎逻辑:句子通顺,意思表达完整清楚,不光要合语法规则,也要合乎逻辑——有些句子语法上没什么毛病,但是概念不清,判断和推理不当,不合事理,这就是不合逻辑。
d、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用关联词来表达。关联词也是约定俗成的,不可乱用。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能使分句之间连接得更好,意义表达得更为严密、清楚。
二、语言要简练
只有对所写事物认识清楚,措辞确切,说理恰当,才会写出文字少而容量大的好文章
1.用词精当
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但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其含量是不同的。写作时应该选择那些最能表达丰富意义的词语,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2.造句要短
短句结构简单,概括力强,表达意思明确,读起来上口,使人容易记住,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学习写作,也要学会说短话,造短句,这是训练语言的基本功。
3.语言要含蓄
含蓄就是不要把话说尽,把丰富的意思包含在精练的语言中,给读者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感觉。
4.力避堆砌、重复、赘余
语言不简练,常常是由于不必要的词语用得太多。有的属于堆砌,爱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修饰语;有的属于赘余,就是废话多,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有勇于删除那些多余的、重复的、无用的字句,才能使文章避免掉冗长、拖沓的毛病。
三、语言要生动
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就不能更好地达到写作之目的。文章最有文采的地方,往往是作者思想最深刻最精辟的地方。
1.选用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的词语
运用这些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具体感受,使内容表达得更鲜明、生动。善于抓住写作对象的具体而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只需聊聊数语,便能使此形此景跃然纸上,令人有宛然在目之感。
2.选用拟声绘色的描绘性词语
善于绘声绘色,才能使形象更加具有鲜明性和立体感,刻画栩栩如生,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更好展现其内在生命力。否则,光靠平铺直叙地讲故事,就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3.生动地表现叙述人的语气、感情和神态,尽量唤起读者的感受
4.注意句式的变化
不同句式,有其不同的功能。如果选用多种句式,灵活搭配,交错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语言的乏味、呆板,和句式单调、缺乏变化极有关系。
5.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也可增进节奏感,又能使语言丰富多彩。
四、语言要朴实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和语言朴实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越是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越应该是朴实的。朴素无华,明白畅晓的语言,具有天然的美,纯真的美。
1.语言要规范,不能生造词语
2.语言要质朴,不故意雕琢
3.语言要自然,不要装腔作势
4.语言要有新意,不说空话、套话
5.语言也要创新,但不要故弄玄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