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无止境:让《书法学徒记》带你一睹习书之奥秘

 星河岁月 2019-11-23


你有多久没有在纸上写过字了?

今年年初,光明网给出了一条调查结论:近六成网友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教育、工作环境,有着不同的年龄、社会阅历与生活阶层,但在智能输入逐步替代传统纸笔的如今,这曾经被人诟病的现象也渐渐变得普遍且“正常”起来。

但,仍有许多人坚持在纸笔书写创作的一线上。

书法是在汉字的长期书写过程中衍生的艺术。但书法究竟应该怎么学?历来聚讼纷纭。本期伯鸿读书会带来的新书《书法学徒记》,一定能为你打开书法进阶之门。

《书法学徒记》 

刘涛 撰

69.00元

ISBN 978-7-101-13918-1

2019年10月出版

《书法学徒记》是著名书法史学者刘涛先生的重磅新作。在本书中,作者将个人学书经历与书史、书论、书迹相为映发,就执笔、临摹、描影等基本问题现身说法,讲述书法往事,披露学书心得,并以一百余幅书法作品,再现数十年习书轨迹,可谓“与古为徒”的典范。

在本书“描红字与写影本”一章中,刘涛先生这样写道:

我自小练习毛笔字,有幼学情结,一直留意前人幼学习字的记载。 

最早涉及初学的文篇,是唐朝前期流行的托名卫夫人的《笔阵图》,所谓“凡学书,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米芾《自叙帖》说及幼少时代学书经历:“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古代像米芾这样自叙初学书的经历者,不多。大概童学经历乏善可陈,不足道。但是,米芾未说学书的方法和步骤。

米芾《自叙帖》宋拓本(局部)

明朝嘉靖年间著名书家丰坊《童学书程》中,有一篇《学书次第之图》,分书体、按年龄(自八岁而二十五岁)条列学书次第,开列必学帖目几十种,各种书体具备。而且指示了大字小字的先后:习楷书“先大后小”,习行书“先小后大”,习章草“先小后大”,习草书“先小后大”,习篆书“先大后小、先今后古”,习八分书“先大后小”。丰坊拟定的“书程”很完善,应该是理想的“童学书程”,也许有他自己经历的影子。但常人学书未必需要如此全面,也不必面面俱到。至于学书步骤,丰坊与宋朝书家姜夔一样,提倡“先摹而后临”。

我们50后一代,最初写描红本,而后转入临帖。曾经问父亲幼年如何练字?他说:“六七岁读私塾,最初写描红,再写影本,然后临帖。”我没有见过写影本,一问,“就是用透明的薄纸覆在范本上写”。

刘涛先生13岁临《柳体雷锋日记字帖》

学书之法,宋以来的书家皆曰“临摹”。清朝道光年间书家周星莲《临池管见》里,仍然说“初学不外临摹”。

曾经想,父亲那一辈人初学写字用描红本,还有写影本,会不会是民国才有的方法?读到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桐城学者苏惇元(1801 ~ 1857)撰写的《论书浅语》,说及当时学童学书的步骤,才知道描红字、写影本是清朝就有的书写训练方法,多年的迷惑总算解开。

说完“新手入门”,接下来就是层层进阶指南了:临书、闲抄、杂写,每一个看似轻描淡写的分类下面,都藏着作者多年以来探索积累而成的习书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