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木桩指路 2019-11-23

2019.11.4./作者:窦彦礼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甘肃庆阳考古发现3万年前的红陶残片,证明庆阳先民用火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庆阳环县刘家岔出土的2万年鹿角鹰嘴锄,证实了华胥氏在庆阳华池东葫芦河种植葫芦,为人类发现了第一颗种子,使社会由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转向初始农业的原始文明社会。各种考古成果证明,华胥氏农业初始文明,即黄河文明源头,起始于庆阳东葫芦河,发展于平凉、天水的西葫芦河,推广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鄄城至蓬莱山一线,其起源历史不少于1万年。

农业生产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文明。古人类由渔猎和野果采集,逐步走向农耕文明。兰州商学院原小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窦泽鑫认为,人类最早发现的可食粮食,应该是庆阳环江的野黍,即野糜子,虽然缺少文化记录,但从天水大地湾遗址与华县老官台遗址出土的炭化黍;从环江流域众多的旧石器遗址,基本可以肯定人类在1.5万年前就发现了可食的野黍;华池上鵹塬华胥氏文化区,其西有曲子燕麦湾地名,东有悦乐燕麦山地名,证实华胥氏万年之前开始采集人类可食的野燕麦的传说是可信的。然后在一路发展迁徙中,留下了燕麦娘娘、麦姑、麦奶奶等民间传说。其部落9000年前迁徙山东鄄城后,在莱州一带,推广莱麦,开启了我国莱麦到小麦的栽培历史。从民俗文化脉络显示出,甘陕燕麦娘娘的传说历史,系野麦采集阶段,通过鄄城鵹山华胥氏“莱麦”一词的出现,证实我国小麦栽培已由野麦采集,发展到人工种植的大麦发展时期。从图腾文化的发展,证实了华池东葫芦河与六盘山西麓西葫芦河地名,是华胥氏与伏羲氏的葫芦农业栽培区域。宁县坳刘和西安半坡遗址都出土了7000年前后的炭化粟谷标本,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稻谷炭化标本,天水大地湾同时发现油菜籽炭化标本,说明了华胥氏与伏羲氏是典型的华夏农耕初始部落。从华夏民俗文化考察中证实,我国的农业发展基础过万年。距离庆阳200多公里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1.1万年植物种子遗存,对源于庆阳的农业初始文明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华胥氏发展脉络中,新石器早期的考古遗址中与农业有关系的信息有:青铜峡鸽子山出土的1.2万年至8000年前炭化植物种子;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9000年前炭化稻子;山东沂源县扁扁洞出土的9600年前夹砂陶片;淄博临淄区后李文化遗址出土的8500年前的石器、骨器、陶器;烟台芝罘区白石村遗址出土的7500年前的石斧、石镰、石磨盘、骨针;天水大地湾遗址出土的7800年前的油菜籽;华县老官台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炭化黍;宁县董庄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骨镰等,都证实华胥氏华池葫芦河初始农业有1万多年历史。同时揭示出,庆阳东葫芦河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发源地。

华胥氏发展脉络中的民俗遗址与地名记忆有:华池东葫芦河、合水老城镇葫芦城、宁县盘克葫芦塬,静宁、秦安的西葫芦河。东西葫芦河是两条见证华胥氏始祖文化延伸与发展的河流,留下了华胥氏葫芦农业初始文明与伏羲氏由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大量文化记忆。华池华始山、西华池华始庙、华家岭始留庙、华家岭太平店华始庙、华家岭祖鵹河、华家岭鵹山姥姆庙、静宁华始娘娘庙、庄浪燕麦娘娘传说故事、蓝田华胥陵、河南浚县古历山麦奶奶庙等。山东鄄城县华胥氏文化区有鵹山地名,经多方考证华胥氏距今9000年前后,在鄄城栽培野燕麦成功,称为莱麦。所以在山东留下了莱芜、莱州、莱阳、莱西、莱山、蓬莱山等带“莱”字的地名,这些地区都是华胥氏农耕文化区。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莱芜市西北部有娘娘庙村,应该是天后娘娘庙的地名记忆。莱阳市高格庄镇小梁家村的娘娘山与天后圣母庙,是华胥圣母庙的民俗原始传承,因为莱阳是华胥氏初始莱麦推广的重要区域,华胥氏被尊为天帝之母,这里的天后圣母庙,符合华胥氏玄天圣母文化发展的传说历史。以此看这里的娘娘山虽小,却是齐鲁大地的众山之母。

青州市谭坊镇香山麦姑庙、昌乐县乔官镇麦姑庙、安丘市青云山麦姑庙、胶州市太平寺娘娘庙与麦姑庙、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观音阁麦姑庙及城阳区女姑山天后娘娘庙,均是原始的华胥氏莱祖民俗文化传承。淄博是山东上古文化与王侯分封时代齐鲁文化的核心之地,昌乐县营丘古城的“女娲庙”,虽然是泰山文化的祖根,但其文化形态,明显属于中原女娲人祖文化的传承。山东是一个发展较快的省份,却能保留下这些最原始的民俗记忆,真是不容易!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淄博与庆阳1120.6公里,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的半地穴式居室、烟台市芝罘区白石村的半地穴式居室及石磨盘,与西安半坡遗址、华池东葫芦河却是同类型,证明山东半岛是华胥氏莱麦推广之地。蓬莱山天后圣母庙悠久的民俗文化传承,形成了与西昆仑西王母相对应的东部民俗文化传承。泰山东南20公里的徂徕山,与泰山合称姊妹山。徂徕山明确显示出华胥氏名字“且”与“莱麦”的含义。这里的华胥氏地名记忆,虽然和大汶口文化在同一地域,但是华胥氏地名记忆要早于大汶口文化两千年。在临近山东鄄城的河南濮阳、浚县、淇县一带也有厚重的华胥氏民俗文化遗存。淄博后李文化与烟台白石文化的考古遗址,均系华胥氏迁徙脉络的典型文化。

华胥氏走出庆阳,经陕西、河南到山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悠久的东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6000余年,其古莱国、东莱国,一直延续到商周时代。早在7000年华胥氏在莱阳、蓬莱山一带又被演变为护佑出海渔民的妈祖,及至今日,妈祖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国家被奉为海神,有谁知其源头却在今日的庆阳华池玄圣山。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庆阳大地是一部完整的上古史书,以华胥氏为代表的人类祖先在庆阳大地留下了神奇的文化符号与深厚的人文传承基因,成为取之不尽的上古文化宝藏。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化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才能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落其实,怀其源,即饮水思源,也就是说,吃着树上的果子,要知树根有多深;饮着清流的溪水,要知其源有多长。

中华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今人所看到的只是其地面的树躯与枝叶繁茂的树冠及树上的果实。俗话说树大根深,大树的年轮与根系记录着大树所经历的风雨沧桑。说到底,树根才是大树的生命之源,是果实形成与质量指标的根本要素。所以说,中华文化接地气,就是要弄明白中华历史的年轮与根系。天水伏羲庙,桥山黄帝陵,就是中华历史根系中的民俗记忆,天水大地湾遗址、西峰南佐遗址、西安半坡等遗址的考古年代,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年轮。史书因为是圣人先哲之言,其偏差两千余年无人框正。庆阳这个上古文化的宝藏,储存了中华民族万年以来所有历史时段的文化信息,具有华胥氏初始农业文化源头,太婼养蚕文化源头,男婚女嫁生育文明进化源头,阴阳太极易理文化源头,民间神话源头,道教文化源头,中医药岐黄文化源头,龙凤图腾文化源头,月氏道玉丝贸易文化源头,揭示出玉器玉饰品崇拜源头,及乐器、乐曲、乐舞、乐祖等10余个中华源头文化。所以说,中华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中华文明即华胥氏文明。庆阳上古文化是传统史书的流失文化,但却大部分记述于《山海经》与地名及民俗文化记忆之中,只有亲自去考察,亲自去调查,才能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才能知道庆阳历史的厚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初始农业的发展史》

作者简介:窦彦礼,男,今年七十岁,庆阳华夏文化研究资深学者,为寻找庆阳流逝的上古文化,他2000年提前退休,寓居西安,长期从事中华上古文化的专业研究。近20年来,他先后走访全国30个省市区数百家图书馆,翻阅地方文献资料数千部,迂回往返于全国各地的旧新石器文化遗址。出版了《丝路先声》《上古庆阳》《大唐姻亲》《大汉雪耻》等文史作品400余万字。他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科学规律,立足于田野调查,排列出了泾渭流域百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链,较为科学地把黄河流域旧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古传说、古民俗、古民族、古姓氏、古文字、出土文物、考古遗址,融合于考古学基础上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把中华文明源头的起步历史由传统概念上的5000年推进到1万年。他从2018年8月以来,牵头组织了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先后5次组团对陕、甘、豫、鲁4省的40多个市县区的60多个民俗遗址、考古遗址与图腾文化脉络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勾画出了伏羲、女娲氏人祖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出榆中兴龙山人皇伏羲氏原始部落文化,前承甘谷、天水、秦安、静宁、庄浪、宁县、合水的昊天盘古伏羲氏民俗文化;后启陕西太白、华县老官台、河南王屋山、桐柏山、淮阳、舞阳贾湖遗址9000年前上古文化传承的观点。他认为,陇山(即龙山)是华夏龙图腾文化的诞生地;以陇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00公里的“大陇山文化圈”,是圣母华胥氏的故里,也是华夏祖源文化发祥地。华夏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庆阳的华池县因华胥氏而得名。源于庆阳的华夏部落,经会宁华家岭、兰州榆中向东发展推进,方有今日中华文化的浩瀚史海。他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地上民俗传承遗址,结合图腾文化脉络,参考《山海经》记述,解读上古历史,将千古流传的神话人物,还原为中华人祖,揭示出中华万年初始文明的真实存在。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挖掘、抡救中华传统文化;填补、纠正、丰富现有历史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