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教授推荐:爱说谎的孩子,大多是被逼出来的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4

李玫瑾教授

公众号:李玫瑾育儿之道

作者:超妈

你可能听过孩子说过最多的话是:”妈妈,不是我干的……“。

但其实就是孩子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随意编造了一个谎言。

或者是:“妈妈,我肚子痛”,但其实是孩子为了不去学校。

毋庸置疑,孩子撒谎一直是最让父母头疼的事情。那么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问题真的只是出在孩子身上吗?

1

父母需要正确看待孩子撒谎

人们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了欺骗父母,长大了还得了?父母们通常对孩子撒谎这一点是零容忍。

在很多人看来,撒谎不仅仅是一个缺点,还会上升到品格问题。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通常也忘记了,在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也会撒谎。

更何况哪怕是长成大人了也还是会撒谎,这世上就没有不撒谎的人,与其暴跳如雷,不如客观的看待孩子撒谎这件事。

其实撒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调查发现:

2岁的孩子中,20%会撒谎;

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他们很可能会天马行空的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都不是假话,而是孩子的想象。

3岁的孩子中,50%会撒谎;

到了这个阶段,更多的孩子会开始说谎,或许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这都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4岁的孩子中,撒谎则高达90%;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已经都会说谎了,是孩子撒谎的高峰期。到了12岁,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撒谎的经历。

看了这些数据,父母们是不是可以心态平和一点了?

是的,孩子撒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并不是意味着你家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父母们与其过份重视撒谎这件事,还不如关注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的原因。

2

孩子为什么撒谎,父母都知道吗?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2-3岁的孩子说谎,更多的是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是容易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所以这都是无意识的一种反应。

我们接下来讨论更多的是上了小学的孩子,为什么还是经常撒谎?

1、“趋利避害”的本能

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各种错误堆积起来的。

可往往父母很难正视这一点,当孩子犯错后,摆出非常生气的样子,不是脱口大骂就是一顿揍。

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孩子发现只要自己稍稍撒个谎,可能就避过一场大的“灾难”。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但凡做错事,条件反射的就会去撒谎保护自己。

2、逃避不愿做的事

父母们想必有听过孩子抱怨老师总爱针对他,同学们非常不友好等等,注意了,这可能都不是事实!

就像大人们一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是不想上班的,为请假理由绞尽脑汁,谁说孩子们不是呢?

孩子们也可能为了不去学校,编造各种有创意的谎言,就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孩子们的脑袋瓜精明的很,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发挥小小的聪明撒个谎,可能就能换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3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可以怎么做?

1、改变教育方式,少惩罚多引导

孩子的错误起初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有可能是打碎玻璃杯,有可能是弄脏衣服。

但是明明很小的一件事,父母们小题大做,不是打就是骂。

希望父母们面对孩子的错误能多点耐心,首先要理解孩子,再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多包容孩子的一些小缺点和不完美。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误,真的不要随意打骂。

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请不要吝啬你的原谅,甚至可以奖励孩子诚实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诚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2、及时制止孩子撒谎

孩子会有撒谎习惯,也是因为尝到了撒谎的甜头,因为他们可以因此躲过麻烦。

那么在早期的时候,父母发现孩子撒谎就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并要适时惩罚。

因为在孩子还没有养成撒谎习惯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这个行为,也会惶恐不安十分担心被拆穿。

所以一定及时制止,让孩子知道撒谎被拆穿比做错事的后果更严重。

3、告诉孩子说谎的弊端

其实孩子的撒谎行为,就是一种逃避。

他们知道撒谎不对,但是并不明白为什么不对,父母们很有必要告诉孩子撒谎的坏处。

父母可以说一个故事给孩子听,比如《狼来了》,这个经典故事告诉孩子随意说谎,会自食恶果。

当大家都知道你个骗子后,哪怕说的是真话,也不会再有人信了。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是个骗子或者坏孩子,父母遇到孩子撒谎,与其大动肝火,不妨冷静思考,耐心倾听。

父母们,要牢记:真正的爱,至少不会逼着孩子向你撒谎。

孩子的撒谎并非洪水猛兽,但父母的理解程度,真的能决定孩子能否拥有好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