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 | 准确辨识危险源的几点建议

 梦想飞扬sgl707 2019-11-24


“认证人员基础知识系列教材”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ISO 450012018国际标准第6.1.2.1条款“危险源辨识”中指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过程,以便持续主动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同时在这一条款中提出了8个方面的相关要求。依据ISO 450012018对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并结合组织所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多年实践,笔者将危险源的辨识归纳为“三个一”、“三个二”、“五个三”和“七项注意”,为组织和审核员实施危险源的辨识提供参考。为便于记忆,在辨识过程中不遗漏危险源存在的重要线索,可按如下“三三五七”的口诀进行,即:“三个一”要牢记,“三个二”很重要,“五个三”不漏掉,“七项注意”辨识好。

一、“三个一”

一个主体

指危险源的辨识,应以进入组织工作场所所有人员的活动为主体。这些人员应包括组织的员工、承包方、访问者等;还应包括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活动,可能存在或产生危险源的人员,以及可能受到危险源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人员。

一个核心

指应以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为核心进行危险源辨识。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管理通常是重人身伤害、轻健康损害。健康损害可包括职业病对员工的健康损害,以及人员的心理损害、精神损害和其他损害。特别应关注的是,心理损害是指由于外界因素对人的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例如可导致神经系统的病症、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精神损害可造成人的心理恐惧、悲伤、怨恨、绝望等精神上的痛苦,这种伤害往往是无形的损害。其他健康损害可包括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力和道德健康的损害。因此,组织在实施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按照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并重的原则进行。

一个对象

指组织危险源的辨识,应针对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对象。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应属危险源的载体,因此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过程、活动、设施,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和特点,并进行严密排查。

二、“三个二”

两个方面

指组织在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识别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其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是指这些危险源所造成的风险,本组织应承担法律责任。与危险源所涉及的活动,本组织能够得到控制。可以施加影响的危险源是指这些危险源不在本组织地域边界之内,所造成的风险本组织不承担法律责任。与这些危险源相关的活动,本组织也不能予以控制。但这些危险源所产生的风险都与本组织人员相关,可以造成本组织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例如本组织周边存在剧毒或有害物质的排放,存在可能发生爆炸等危险作业,都可能造成本组织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对于这些危险源本组织不承担其法律的主体责任,对相关的活动本组织也不能予以控制。但本组织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或渠道,与这些危险源的主体责任者进行沟通,提出适当要求或建议,或通过协商等方式,要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其施加影响,以防止对本组织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两种表现

指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显现危险源和潜在危险源。显现危险源容易被识别到位,例如通常的机械伤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伤害等。潜在危险源则不容易识别到位,经常发生疏漏,进而造成相关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例如工艺不合理、系统或设施维护不到位、设施配置不当、人员能力不足、操作人员情绪不稳定、烦躁、恐惧、安全和健康知识欠缺等。

两个多种

指组织在危险源识别中,应依据危险源的多种性质和多种途径进行辨识。

多种性质:是指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可针对危险源的不同性质实施。例如:

1. 物理性危险源:如系统运行不稳定、机械强度不够、防护措施存在缺陷、带电部位裸露、固体件抛射飞出和高空坠物等。

2. 化学性危险源:例如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有毒气体或液体、自燃性物质等。

3. 生物性危险源:例如存在病毒、病菌、致害性动植物和传染病媒介体等。

4. 心理性危险源:例如工作压力过大、体力透支、情绪烦躁、心情恐慌和心力交瘁等。

5. 其他行为性危险源:例如判断失误、错误操作或错误行为以及监护失常等。

多种途径

指组织在危险源辨识中,应从多种途径进行。例如针对产品和服务形成全过程中的设计,操作工艺、作业规范或规程的制定和实施,设施、系统或装置的配置及运行,产品销售或运输,组织在外工作人员的相关活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水平、专业素质、员工的作业习惯、员工的心理状态,以及组织内部相关人员的作业环境和周边的环境影响等。

三、“五个三”

三种类型

指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针对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和行为危险源进行辨识。

根源危险源是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能量来源和物理本质,是造成损害的根本原因,并决定伤害的严重程度。例如运行的装置或设施所具有的能量、高空作业人员的势能、高电压作业现场存在的电能、行驶的汽车所具有的动能、危险化学品所具有的化学能、造成爆炸或火灾等事件的危险物质的存在,以及造成健康损害的传染病菌源等。

状态危险源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系统和装置、设施等不安全状态。例如组织存在的危险作业过程、危险的工艺操作、系统或装置的故障、高空作业使用的安全带存在裂纹、电线破损裸露以及物品不安全存放等。

行为危险源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力和局限性等因素所形成的危险源。例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和违章操作、高压作业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绝缘鞋、作业人员心理压力过大、劳动强度透支等。值得注意的是,行为危险源应包括人的心理、生理和人体体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需要研究人体、机械系统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工作,应从人体工效学的角度取得满意成果。

三种状态

指组织的系统、装置、设施或相关过程和活动中,存在的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情况下的危险源。

正常状态是指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属主观策划安排的,并应按一定规律发生和不违背人们意愿、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运行状态。这种运行状态的结果,应是可以预见和可控制的,例如系统按规定程序正常运行、员工按作业文件正常操作等。因此,正常状态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常规活动下的状态。

异常状态是指不按组织的策划安排实施、非计划安排的等活动。异常状态通常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可能存在事故发生的隐患,例如系统运行中突发的停电而造成系统的突发停运、设备的临时故障等。异常状态还应包括虽属组织计划安排,但系统不属正常运行状况下的活动,例如设备的检修、临时性变更、系统的启动和停机等。这种运行活动,虽属组织通过策划安排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危险源,与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危险源可能有所不同,必须注意进行辨识。

紧急状态通常指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应属非计划安排和违背人们意愿的状态。紧急状态通常会为组织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为组织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例如突发的火灾、爆炸,以及发生地震、洪水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组织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对紧急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源,组织必须注意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状态发生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三种时态

指组织的过程或活动产生危险源的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现在时是指组织当前正在进行的过程或活动所存在的危险源。例如正常实施的高空作业、行驶的汽车、运行的系统或装置存在的危险源等。

过去时是指这种过程或活动应属过去发生的,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过去的活动遗留的危险源现在依然存在,还可能造成现在人员的人身损害或健康损害。例如,过去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放射源泄漏污染的地面,虽然这种泄漏事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这种有毒有害物质或放射源依然存在于作业场地之中,仍然会造成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将来时是指组织的过程或活动现在没有实施,也没有造成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但将来或在后续的活动中,则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将来时危险源通常可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1. 现在没有发生,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例如天然气管道现在属正常运行状态,但未来可能发生突发的管道爆裂、爆炸、起火等事故。又例如现在属正常的自然状态,但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组织目前正在策划的或纳入计划将来需要实施的过程或活动中所存在的危险源,例如计划中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的投入使用、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改造等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三个方向

指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途径,其中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源,对组织内部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例如作业过程中,固体物体飞出击伤现场操作人员等事件。

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源,对组织外部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例如组织内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周边居民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等。

组织外部存在的危险源,对组织内部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例如靠近组织边界存在的炸药库或油库,一旦发生爆炸或起火,则可能造成本组织内部人员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

三个所有

对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设施、装置和材料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临时租用和外部提供的。例如组织内部运行的设备、作业中使用的工具、工装等,其中应包括顾客或分包方提供的设施、器具和原材料等。

针对所有的变更辨识存在的危险源。可包括组织的体系、过程、活动、装置、工艺、原材料和计划的变更后所存在的危险源,其中应特别关注变更后新增危险源的辨识。这种变更应包括永久性变更和临时性的变更。

针对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辨识存在的危险源。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确保组织安全生产运营的底线和基本保障。按照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要求辨识危险源,可以确保危险源辨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可以为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四、“七项注意”

1. 组织负责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必须注意熟悉本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特点,并熟练掌握本组织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

2.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准确的信息来源,例如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准确的监测数据、已经发生的事故或事故的统计分析信息、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现状、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工艺现状及其合理性、组织相关过程的运行现状等。

3. 注意工作组织的安排,需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例如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劳动者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的长短、劳动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伤害、骚扰和欺凌等,这也是新版标准中新增的要求。

4. 注意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从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这样的后果,推断发生的原因来辨识危险源的存在。通常情况下,造成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原因,就是我们所需辨识的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对危险源控制的有效性。

5. 注意危险源的多种效应。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组织现存多种危险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学科的存在已经十分普遍。由于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系统,涉及的领域也就越来越广泛。在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过程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也就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隐蔽。此外,还往往会有一种或多种危险源同时存在于系统或操作过程中。为此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多种危险源的存在,以及关注多种危险源的协同效应。

6. 注意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不能含糊或错误地进行描述和辨识。例如有的组织将“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等辨识为危险源,并列入危险源清单。而审核员在认证的现场审核中没有出具不合格报告,也没有提出异议,并给予了默认。笔者认为,这种辨识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标准的术语定义,“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只能判定属于“事件”或“事故”,而不属于危险源。在危险源辨识中,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析和判断,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必须注意不能将事件和危险源混淆或等同。如果将事件作为危险源进行辨识,不仅违背了术语定义的内涵,更无法判定造成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原因,无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以消除这些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事故的发生。

7. 必须注意对已辨识危险源的准确描述。在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描述时,通常是以意外释放的能量来源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组织方式予以描述,例如高空作业人员无防护措施、安全带破损,高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疲劳作业、不具备高空作业资质,高电压作业人员无绝缘防护设施、不穿绝缘鞋和不戴绝缘手套实施作业,以及高压作业线路老化、带电部位破损裸露等。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 2019年第1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