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什么是“开胯”,拨乱反正,解开“开胯”的秘密

 昵称20499314 2019-11-24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开胯不知所起,一夜而红!

在投身习武开始,从没听过这个术语,即便是古传拳谱,也未有描述。借着互联网自媒体的东风,各种水平层次的自媒体小主把自己的个别理解,瞬间放大无数倍,小猪放大成大象。如果是正确理解的观念,这是善举,是值得敬佩和支持的。可惜的是,所有的武术术语,都是高度凝练的,是忽略了前提条件、应用主体以及特定环境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睛”词汇。如果仅仅是依照文字去理解,或者依照自己接受的十几年现代教育去理解,一定是错的。遗憾的是,或者是因为解释起来非常困难,非常费口舌,或者是因为商业需求,各位“开胯”术语的发起者,只传“其然”,不传“其所以然”,导致“开胯”这个名词术语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不管是懂不懂拳的或者有没有体悟的,看着别人站桩打拳,都会来上一句“好像你胯没开”!更有甚者,看着不认识的前辈高人的照片来一句“这人胯没开”!当这种认知不断传播开来,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误导人,两个字就够“开胯”!可是要将人导向正确的理解途径,则要花费数千的文字也未必能说明白,所耗费的精力又何止数千倍,何其难也。更何况纠错的速度,要远远比误导的速度慢,范围小。如若不做纠错,看着成千上万人前仆后继落入思想误区,且一去千里,越行越远,又于心何忍?可叹自身能力薄弱,影响有限,将迷途之同好引回正途的重任,且尽些微薄之力,求个无愧于心吧。这也是我写《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成立问劲阁的初衷。

“开胯”,很多朋友望文生义,以为跟练舞蹈一样,是把胯打开,那怎么把胯打开呢,就琢磨着得学个解剖,找找胯由哪几个骨头组成,怎么打开,成年人胯骨怎么回事,相对于少年的胯骨是不是闭合住了,角度变小了,因而导致胯骨的活动范围变小了,经过一番“合理推论”,便煞有介事的教导别人,说要把胯骨的角度打开,把某个骨缝慢慢打开,以增加胯骨的活动范围。真有信了的,照着这个思路去训练,轻者受损,重者伤残。如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产生各种言论也快,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懂,是不是经过亲身体悟,想到什么了张口就说,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人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便糊里糊涂的训练,磨坏了胯骨的比比皆是,而作为创造这些术语的和随口解释这些术语的“始作俑者”们,却不承担任何责任,不受任何损失,甚至可以借此盈利。只苦了广大爱好武术却无正途学习的武痴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大家耳熟能详的“开胯”,应该叫“活胯”,针对胯的术语还有“裹胯”“合胯”等等,这类术语其实不应该单独存在的,这本是在整个传统武术训练体系的中后期,练习发力的时候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而已,在初期是接触不到的。武术的训练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体系,需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而传统武术的完整体系,是多少代人付出多少心血总结出来的,其科学性是先天自带的。现在的有些人,有些机构,出于各种目的直接把整个体系中发力的部分拿出来,夸大效用,大面积宣传,活生生的肢解了原来的完整体系,拿出其中一两点来做文章,宣传、牟利,而实际的训练效果和学员的成长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反正中国人多,前赴后继者源源不断。

受这种营销式宣传营销,在所有的爱好者中大面积的制造影响,给大家造成错觉,认为“练武先开胯”“不开跨膝盖疼”等等荒谬的理论。上面说过所谓的开胯是练习发力的阶段才会涉及到的细节要领,而这个发力,是有前提的,因为各种传统武术的用力原则不一样,所求的力量也就多少有了区别,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各家武术的发力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发力,太极拳要求松活弹抖,形意拳要求起钻落翻,八极拳要求挨崩挤靠,缺失了本门拳法前面的铺垫和基本训练,是没办法练习发力的。你抛开了所有前面的条件,直接训练发力,练的是哪家拳法的力?这种四不像系统练出来的发力,要在那种环境下应用?是要用太极拳的方法用还是用形意拳的方法用?现代不现代,传统不传统,教的人越多,害的人就越多,练的越辛苦,弯路就越多。可是这种东西,却符合了现代人浮躁和捷径的心理,认为直接练习发力是核心,片面孤立的理解训练体系,无异于想盖空中楼阁,其结果必然是浪费大把金钱和精力。一朝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没练出来,还要重头开始,则空留悔恨,无处分说。

为什么“开胯”这个术语会被造出来?这是一个必然中的偶然。我们说过,开胯应该叫活胯。而活的意思是动,相对于不动而言的。也就是说通过前面训练获得整劲之后开始练拳劲,此时全身要领都要动起来,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胯,胯要正确的动才会上下相随,力达四梢。而一般人没经过训练,这个胯如何动才能正确的传导力量是不会的,如何让你学会这个动胯,每个师父都有自己的本事。或者一点一扳,或者言明窍要,其实这个动胯只是全身各处要领的一处,需要各个要领互相配合一同作用才会有想要的效果,要在整体中训练部分,才是正确的训练方法,单独强化则费时费力并不讨好。而夸大这个要领的作用并开发相应的课程则是出于商业目的,咱这里且不做详细解说,没意义。咱要探讨的是“开胯”这个术语是怎么形成的,从而能够正确的理解,保持本心,不被误导。在练习胯部要领的时候,从不会动胯到会动胯,从没掌握胯部要领到掌握胯的要领,这是每个练到这个阶段的武者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将这个过程描述给别人的时候,就难免依据自己的文字功底,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意识的偏好来描述,能力好的描述比较准确的,叫“动胯”“活胯”,针对原来不会动胯的状态而言,原来是“不会动”“死的”“僵的”,到现在的“会动”“活的”,形成“动胯”“活胯”这样的术语,不会误导人。而另一部分人,却体悟到“活”和“僵”的方面,想到了“固定”和“开”,因此相当然的没经过客观理智的考虑,混同于舞蹈的“开胯”,便想当然的也命名为“开胯”,不想却因此贻误了天下人。

最后建议各位武术老师,教授武术的同时需要尽量传播客观理智的思想,武术本合道,“以武载道,教化万民”,这才是武术之根。这也是古时候武者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传承传播方面,所谓“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以武谋生古已有之份属应当,但是刻意断章取义,胡乱嫁接武学体系,以营销手段翘舌话术愚弄喜爱武术的同好朋友,有亏德行,诚不可取。范仲淹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武者,情怀当如是。共勉之!

编者按:内劲的训练比较缓慢,更重要的是成体系的训练,其中最关键的是入门的方法,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就是根基。根基不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流于空架子,花架子。武术的训练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循序渐进才是最快的。只不过入门的第一步,非常关键,所以往往都不会轻易传授。可以随便教套路,教用法,但不轻易教入门的捷径。毕竟都是磕头费心血学来的东西,珍贵的很。一般书里视频里没有相关内容也是很正常的。本人也喜欢收藏武术书,家中武术藏书几百册。唯有一本书是对内家拳入门的方法解释的非常明白,作者在做法布施。关键的地方全无隐藏,拳拳之心文字中就能读出来。所以推荐给你看看,不要以为我实在做广告,即便真是做广告,你浪费的不过一本书钱,一顿午餐的费用而已。但是如果真有用,那么困扰你这么多年的问题就没有了,而且你掌握了别人磕头拜师封大红包都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我要说,不要因为价格便宜,轻易得来就忽视它!能见到它是你的机缘,好好珍惜!这本书叫《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看第一张图片,点击最下面的广告即可跳转。发几张图片你看看。我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