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田芳第一次登台,因为紧张出错,但经努力他成为“板凳头大王”

 历史解密坊 2019-11-24

所谓“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作为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是听众们最熟悉的评书演员。在他的口中,一段段精彩故事被演绎出来,并通过电波传进了千家万户。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居然在第一次登台时还出了一次“丑”,直让人忍俊不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34年12月17日,在辽宁省营口市的某个小村子里,一个男孩儿降生了。此时正处于军阀战乱时期,故此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全全乎乎”(东北话,意为健康安全),这才为其取名为“单大全”。可能“单大全”的名字让您很陌生,可这个孩子的艺名您肯定熟悉,这便是“单田芳”。

单田芳的父母都是跑江湖的艺人,母亲在台上所讲的是西河大鼓,而父亲则是负责拉弦的弦师。在家庭多年的熏陶之下,单田芳也耳濡目染地学会了不少的段子和书词,为日后登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毕业之后,单田芳考入了东北大学,在当时,能够考入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因为如此,单田芳也十分珍惜这次求学机会,可惜天不遂人愿,单田芳在大学中生了一场大病,故此中途退学。直到后来,他开学拜著名评书演员李庆海为师,正式走上了说书的道路。

对于说书这一行当来说,单田芳对其有着莫名的喜爱。在1956年时,单田芳被分配到了鞍山曲艺团,专门负责说讲评书。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新人,虽然在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少的本事,却从未正式登台亮相过。故此来说,登台表演是单田芳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他备感压力的一次挑战。
单田芳初来乍到,他对于登台表演十分期待,在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后,他向曲艺团团长提出了登台的要求。团长对于单田芳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非常赏识,认为他大有前途,更是对其能够上进的勇气表示了称赞。可此时登台还不是时候,因为当时的曲艺团主要表演场所为茶社,茶社的早中晚三场都各自有评书演员进行表演,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剩余的位置腾出来给单田芳。

除此之外,还有几位演员也要求登台表演,故此相互之间也形成了竞争关系。曲艺团团长与团内的领导经过商议,决定对包括单田芳在内的几位演员进行现场考核,以此来挑选最佳的演员人选。
经过激烈的选拔,单田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为了对单田芳进行奖励,团长当即决定,准备让单田芳担任“板凳头儿”。肯定有不少读者会好奇,“板凳头儿”究竟是什么?其实这是曲艺界的行话,简单一点说,“板凳头儿”就是正场评书的“开胃菜”,在中场和晚场之间的空暇时间,曲艺团会安排一些艺人进行填充表演,如此一来,既可以让众多艺人们有用武之地,又可以令客人们打发等待的无聊时间。
对于听众们来说,“板凳头儿”无非只是小酌一杯,多了一些有趣的节目。可是在单田芳看来,此次登台却重要无比,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正式表演,自己可不敢怠慢。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单田芳几乎称得上是寝食不安,走路的时候要背书,吃饭的时候要背书,就连睡觉的时候,都要念叨一段。正是在这种努力之下,单田芳精心编排的《明英烈》选段,被他背得滚瓜烂熟,甚至一个字都没有落下。

大年初一的下午,单田芳来到了茶社,当他登上舞台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而且自己的双手也在不停地发抖。单田芳努力的定了定神,一拍惊堂木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他发现台下的观众居然听得入迷,于是才放下心来肆意发挥,甚至在抖包袱的时候,还会引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就在单田芳渐入佳境的时候,茶社的经理在台下打断了他的说讲。只听经理说道:“老单,您这先歇歇吧!你看这都几点了!一口气说两个小时不停气儿,观众们这泡尿还撒不撒?”,听到这些调侃,台下观众立马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原来茶社说评书历来有一个规矩,就是每讲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暂停一会,一来可以让说书人喝口水歇息一下,二来还能让观众们有上厕所的时间。可是单田芳由于太过紧张,早就忘记了这茬儿,一口气从下午三点说到了五点,这才引得茶社经理善意提醒。
单田芳经过提醒,这才如梦初醒,低头看看表后,对台下哈哈大笑的观众深鞠一躬,说道:“对不起,对不起,今儿就说到这儿吧!如果您愿意听,明儿我再给您讲”,说罢之后,他便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迅速下台。

下台之后的单田芳可谓是如释重负,台下的众人也对其连声称赞,不过有师傅也提出了意见,认为他语速有些快,若是放慢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此次登台之后,单田芳总结了不少经验,而且还为自己增添了许多信心。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居然还在“板凳头儿”中成了茶社中最受欢迎的评书艺人,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甚至连收入都超过了正式演员,故此众人都戏称他为“板凳头大王”。
在单田芳的自传中,他曾经详细地描述了第一次登台的场景,单田芳曾对此评价道:“人呐,一生要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挑战,只有足够的压力存在,才有足够的动力涌出”,在如此简单质朴的话语中,隐藏着单田芳老先生的人生智慧,想必这也是老艺术家的毕生感悟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