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智斗勇的内审人也躲不过“三年之痒”?

 心态归零 2019-11-24
内容摘要内审人在一个环境中度过一段时间后,熟悉了制度、流程、套路、话术等,就会越来越松懈,很容易被“体制化”,面临各种瓶颈。要克服瓶颈,躲过“三年之痒”,首先需要解决思想问题。

近期几个咨询交流后的有感而发,不代表全体内审人,无需对号入座

内审人的“三年之痒”

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3~5后,很容易出现“三年之痒”的职业状态:

  • 初入审计岗位时的新鲜与挑战感荡然无存,工作激情勇退,每个项目几乎同样的工作越发枯燥乏味。

  • 内心对审计工作产生麻木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内心烦躁、焦虑、倦怠,做事千头万绪纠缠在一起,效率低下,不能自拔。

  • 费尽心思做事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面临各种瓶颈:查不出问题、挖不到深度、写不出新意。

解决思想问题方能克服瓶颈

专家认为“三年之痒”一般会出现在职业探索阶段,内审人在一个环境中度过一段时间后,熟悉了制度、流程、套路、话术等,就会越来越松懈,很容易被“体制化”,面临各种瓶颈。

要克服瓶颈,躲过“三年之痒”,首先需要解决思想问题。不解决个体思想上的问题,任何审计技术和战术层面的动作都没有意义。(其次,内部审计是个高度协作的活,还需要解决团队激活的问题。后续专文研究

从根源上看,内审人出现“三年之痒”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 隐含假设。通俗讲就是鸵鸟心态。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是个体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 知识诅咒。通俗地讲就是因为太专业了,被蒙蔽了双眼。审计做的越深入,就越难以看到不同的问题。

  • 负向焦虑。通俗地说就是着急无绪,陷入千头万绪纠缠,不能自拔。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

隐含假设

1.什么是隐含假设

隐含在思维深处一些假想的条件,在思考时会自动植入,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局限于“可见选项”意识不到“可能选项”。

从心理学的角度,隐含假设是一种思维的桎梏,个体的思维和认知只局限于可见选项,但意识不到在其之外还有可能选项,从而形成了瓶颈。

2.隐含假设的常见例子

我没有XX软件,所以我无法分析数据,查不出问题;我没有XX机构那样的数据分析平台支持,没法跑全量数据,问题难以查深查透。

我是文科生,日常工作有很繁杂琐碎,数据分析需要掌握数据库语言、了解编程技术,我没有时间学,也没有技术基础,难以掌握。

3.突破隐含假设的束缚

这两个例子中,相关个体都有理想的目标:做好数据审计,查深查透问题;学习技术,提升业务能力。

再看例子中的隐含假设,粗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发现,它们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偏见。分析这些不合理成分,寻找新的可能选项,找到解决方案。

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提出了突破隐含假设束缚的“三步法”

  1. 梳理常见的说辞,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 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3. 拓展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考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内部审计工作总体上而言,是一种事务性的智力劳动,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掌控权和自由度,工作并不是完全由组织分配和决定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弹性。

可以利用突破隐含假设束缚的“三步法”,改造我们的工作,如时间分配、优化工具、改善合作、提出合理化的工作建议,寻找更多的可能选项。

对上述两个例子的“三步法”结果如下:

知识诅咒

1.什么是知识诅咒

心理学上“知识诅咒”实质上描绘了一种状态:专业知识导致视野越发狭窄。对某个主题越了解,就越难以看到非正统的观点,越难接受违背原有知识的事物。

知识诅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大忌,审计检查做的越深入,就越难以看到不同的问题。内部审计要平衡做专与做深、广度与深度。

2.如何破解知识诅咒?

罗希特·巴尔加瓦在《非显著趋势》中提出四条建议:

  1. 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通过研究和提问增长知识。花时间接触更具智慧的媒体内容。今日头条、抖音只会通过构建知识围栏,圈养你的聪明才智,多读纸版报纸、期刊杂志。订更广泛的公众号,看受众不是你的杂志,了解陌生领域,即可看湖南卫视,也可以看看中央七套的科学养猪。对接触的每个人、每个业务不仅仅是浅尝辄止,选择多停留一会儿,多向别人提问。

  2. 善于观察。学会在许多事件或生活中发现别人可能忽略或认为不重要的微小细节。放下手机,释放注意力,看看周围的世界。可以看到的每一种情境都包含很多流程,这些互动的流程不是巧合,常规和创新的互动过程有什么不同。

  3. 变幻无常。从一个想法转移到另一个想法,不会念念不忘,也不针对每个想法钻牛角尖。在获得想法的那一刻无须完全理解或深入分析,这个步骤可以收集更多的观点,延迟做出判断,日后消化领悟。

  4. 深思熟虑。花时间和精力形成有意义的观点,不带有偏见地看待不同的观点。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某一观点,慎重分享。以优美简洁的语句描绘一个概念,让别人容易理解。

负向焦虑

1.什么是焦虑

焦虑( anxiety )是指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它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有研究表明,容易焦虑的人观察力强,对事物敏感,比较关注人、事和形势的发展,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情况,设想各种预案。这也正是内审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审慎性和敏锐性所最需要的能力基础。

焦虑的作用力有正向力和负向力。负向力主要是指用负面消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情。尤其是内审人员常见的批判者心态是最主要的负向力,它会强迫你不断地挑剔自己、别人和外在环境,大部分的焦虑、压力、愤怒、失望、羞愧和内疚情绪都是由它引起的。

审计人员很容易面临着三段式焦虑:

  • 前审焦虑:看不清审计对象,抓不住重点,找不到疑点。

  • 中审焦虑:检查方向走入死胡同,疑点问题难以突破,沟通受阻。-

  • 后审焦虑:提炼不出问题,成果写不出新意,报告总是被打回。

2.焦虑的来源

面对“三段式焦虑”,首先要搞清楚焦虑的来源。从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焦虑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环境的压力:绩效考核、高手的碾压、知识停滞

  • 未来的不确定性:审计目标、问题把控、疑点和事实不匹配

  • 外界的否定:领导要求、审计对象认可度

3.如何克服焦虑

内审人尤其需要学习从负面焦虑(着急无绪)变成正向焦虑(聚焦分析)。

来源:数据化审计(如有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