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煮羊肉,疾病都赶跑!

 图书 馆员 2019-11-24

黄芪煮一宝,疾病都赶跑!入冬后经常喝,补气还抗癌~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

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入冬后迎来进补好时机,中医强调,冬天进补首先要进补元气!补气,专家推荐了“冬补第一药”——黄芪

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
01、补中益气

李时珍称黄芪为“补气第一要药”,五脏之气都可以补

气虚症状的典型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虚

02、提高免疫力

黄芪还有补气益卫的功效,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邪气入侵体内。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03、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04、保护心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

黄芪加一宝
常喝身体好
01、黄芪补气茶:提高免疫力

功效: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配方: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

做法: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

02、抗癌本草茶:扶正抗癌

功效:黄芪能辅助抗癌,增强免疫力;罗汉果浸泡前先把壳敲碎,有利于抗癌物质罗汉皂基和多酚析出。

配方:30g黄芪,10g枸杞,罗汉果1个

做法:

①黄芪在300ml的饮用水中浸泡30分钟,再文火煎煮30分钟,倒出药液备用;

②黄芪留在锅中,加水150ml,加入10g枸杞,煮15分钟;

③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两份药液晾凉至70℃左右,加入一枚掰碎的罗汉果,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

03、黄芪羊肉汤:温阳祛寒

功效:羊肉性温,能益肾升阳,黄芪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适合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的人食用,有利于补阳祛寒、预防疾病。

食材: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黄芪15克,红枣15克,食盐、葱花、花椒、八角少许

做法:干姜、黄芪、红枣洗净,羊肉切块,与花椒、八角一起放入锅中炖煮。开锅后调入盐、葱花,小火炖至羊肉微烂即可。

注意事项:羊肉属于发物,吃多易上火,患有水肿、疟疾、感冒发烧、牙痛等内热型疾病或内热体质的人不宜食用。

黄芪虽好
两点要牢记

1、熬煮效果更好

黄芪最常见的用法就是泡水喝,但是只靠开水不能充分泡出里面的有效成分,最好的用法是煮制20分钟以上,效果才好。

2、并非人人适用

阴虚火旺、高热无汗、干瘦无津液、长疮生疹子发热的人群不建议用。

入冬进补先补元气

补气首选黄芪~

几个黄芪常用方推荐给您

记得煮后饮用效果更好哦~

黄芪煮一宝,补肾养气百病消!黄芪泡水有误区,不看亏大了~

俗话说“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补要补对地方,补错了、补得不够都会出现各种症状。

很多人到了冬天会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声低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虚等症状。符合以上2个或以上的症状,说明你气虚了!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

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中医强调,冬天进补首先要进补元气!补气,专家推荐了“冬补第一药”——黄芪

本文指导专家:

王玉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岳沛芬  国家级名老中医

黄芪功效多
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1、补气健脾 

黄芪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如身上没力气,说话没力气,脸色苍白等症状,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从而达到治疗脾肺气虚的目的。

2、提高免疫力、消炎

黄芪对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虚汗、脏脾功能、代谢功能等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冬天吃黄芪还能起到预防感冒、缓解鼻炎的作用。

3、排毒利尿消肿 

黄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对于虚胖的人群,黄芪有去水肿、减肥的作用。

4、降血压、护血管 

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具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生黄芪、炙黄芪的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黄芪还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之分。

《本草备要》中这样说: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治,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

 生黄芪 

生黄芪是采挖后,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干后入药用。

生黄芪走表,补气的同时,有防感冒、治多汗的作用。此外,还有利尿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炙黄芪 

炙黄芪就是生黄芪经过“火”与“蜜”的炼制后的蜜制黄芪,又称炙黄芪。

黄芪经过秘制后补中益气的功效更强。有补气生血之效,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

黄芪泡水有误区

岳沛芬老中医告诉我们,黄芪泡水可以喝,但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黄芪的主要成分泡不出来,必须通过熬煮才行

岳老告诉我们,黄芪要久煮,煮制20分钟以上,才能将其功效发挥出来。

注意: 黄芪虽好,这几类人不建议用。阴虚火旺、高热无汗、干瘦无津液、长疮生疹子发热的人群不建议用。

黄芪煮一宝,补肾养气

黄芪搭配其它的食材,可以使黄芪的功效发挥的更好。常见的专家推荐搭配有:

张大宁张老为大家推荐补肾健脾养生方:石斛、黄芪、三七各15克。

平时黄芪还可以搭配三七、当归来煲鸡汤,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今天养生厨房再为您介绍一粥一汤,功效好又美味。

黄芪+陈皮 

健脾和胃补气

黄芪粥 

食材:炙黄芪15克、大米1两、陈皮3克

做法:

1、大米、黄芪分别提前泡半小时。

2、大火煮制黄芪10分钟取汤,反复操作2次。

3、用两次的水加大米、少许油煮制,锅开后加入陈皮粉煮制25分钟即可。

功效:早晚各吃一次,健脾养胃、补益元气、补而不滞

黄芪+鲫鱼 

补气强肾

黄芪还有补肾的功效。有肾炎、路尿感染、肾结石等肾病的人群,有气虚的人群,也可以用黄芪来补。

黄芪鲜鱼汤 

食材:黄芪15克、鲫鱼3斤、生姜10克

做法:大火煮开后小火熬制8小时以上,每天喝一小碗。

功效:鲫鱼熬制8小时以上的鱼分解成氨基酸,既利尿又补充蛋白。加上黄芪提升补气、强肾提精。

适用人群:适合所有有肾炎的病人,尿蛋白遗失比较多的更适合。

注意:汤里不能放盐!

黄芪补气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黄芪熬汤比泡水功效强得多

您在家不妨也试试看吧!

重要通知

微信又更新了版本,担心亲们找不到养身厨房。按照下图操作,就能随时看到小厨的养生知识和菜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