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的“小红”多?

 财富人生 2019-11-24

“小红”,一个遍布大江南北的名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的身边没有几个叫“小红”的朋友呢?“小红”这个名字非常受欢迎,在内蒙古也有很多“小红”。

如果说内蒙古有个叫“红霞”的女歌手,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这个女歌手还叫“乌兰托娅”,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在蒙古语中,“乌兰”意为红色,“托娅”意为霞光。

除了红霞,内蒙古还有红花一样的“乌兰齐齐格”,在蒙古语中,齐齐格意为花朵,这个名字寓意着,孩子像花朵一样美丽。

蒙古族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升起太阳”与“燃烧的火”,象征着红红火火,生机盎然,所以红色在蒙古人的想象中是美好的。这种美好,除了在人名中有所体现,内蒙古还有许多以“乌兰”命名的地名或组织名称。

(乌兰浩特夜景)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为东胡活动之地,1947年5月1日,作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因其是红色革命政权,所以人们将诞生地“王爷庙”更名为乌兰浩特,红城之称也由此得来。

乌兰察布,蒙古语意为红山口。历史上,乌兰察布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汇交融的地区。“乌兰”为“五蓝”的转音,意为“红色”,“察布”为“叉柏”的转音,蒙古语中意为“山的两翼高地”。[1]

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公牛”。中温带干旱气候下的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解放后,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营造了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如今的乌兰布和沙漠,日照充足,湖池广布,是开展沙漠考察、观光、骑骆驼等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之一。

乌兰不浪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二百多年前,蒙古族在此游牧,起名“乌兰不浪”,意即“红色之泉”,因村东南红土梁上有一股泉水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2]

(乌兰牧骑队员)

“红色的嫩芽”乌兰牧骑,也是内蒙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支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活跃在农村牧区间的“红色文化工作队”,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乌兰牧骑的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报幕员也能唱歌,唱手也能拉马头琴,放下马头琴又能顶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能在台上演出精彩的节日,走下舞台还能做饭洗衣,为农牧民修理家用电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红霞、红花、红城、红山口、红色公牛……内蒙古的“小红”可真不少。从蒙古族对红色的使用可以看出,红色是蒙古族与自然和谐相处,感知自然的见证,红色也寄托了蒙古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坤 实习生 梁艳琴)

参考文献:

[1]李树新.内蒙古地名文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12

[2]西乌兰不浪镇.行政区划网.2013-04-13

内容来自人民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