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板桥胡同37号 2019-11-24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UVP)

米其林三星,亚洲五十佳餐厅,世界五十佳餐厅,全球首个沉浸式感官体验餐厅。开业以来就备受瞩目,经常会有别的米其林厨师前来取经。每晚只有十个餐位,因此即使价格昂贵,仍然需要提前好几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UVP总共有三种价位的套餐,分别是4000,6000和8888人民币。

4000和6000价位的都包含了A,B,C三种不同的菜单,区别只在配酒,菜品完全相同,所以对喝酒兴趣不大的人选择4000的套餐就行了。8888的UVX套餐则融合了三套菜单中具代表性的菜和最好的配酒。由于不喝酒,我这次吃的是4000的uvc套餐,把配酒换成了无酒精饮料。


所有人会先在Paul Pairet位于外滩的餐厅Mr & Mrs Bund集合,然后统一乘车前往用餐的仓库。我们在Mr & Mrs Bund开启了正餐前的预热,喝了点苹果起泡酒,吃了当天的首道菜肴——法式洋葱汤。分子料理版本的洋葱汤看起来像颗泡芙,咬开之后帕玛森奶酪的浓郁香气和松露味迅速侵占了口腔,虽然只有泡芙大小,咬开竟有许多汤汁,像是结结实实喝了好几口热汤。(这道洋葱汤居然成了我当晚最喜欢的菜)

仓库大概15分钟左右就到了,门口米其林三星的标志揭示着破烂外表下的非比寻常。进去之后,光线相当昏暗,紫色的光淡淡地散落着。片刻之后,所有人来到了一扇很高的门前,随着大门缓缓推开,我们的晚餐也开始了。座位是餐厅提前安排好的,食客根据桌子上显示的名字寻找自己的位置。说来也巧,当天除了我是孤儿吃饭,坐我对面的人刚好也是自己来吃,而且同是UC校友。


Act.1 —— The Sea (海洋)

晚餐总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海洋。

1st course — Abolone Primitive (原始鲍鱼) 

佐餐饮料:Salted Ginger Ale(咸味姜汁汽水)

所有灯光都熄灭了,黑暗中,桌子尽头的大门打开,铁锅中有火焰在熊熊燃烧,跃动的橙蓝焰火是唯一的光源,背景音乐像是有人在火堆边呐喊争吵,阵阵能量极强的响动冲击着耳膜。等到火焰熄灭,大门关上,四周的墙面上出现了菜名。

菜名消失后,墙面上的图画是各种鲍鱼,变幻的桌面看着就像海底。

不多时,菜也上桌了。

恰如其名,原始鲍鱼,这道菜的烹调手法非常简单,就是火炙。鲍鱼肉质弹牙,有烟熏的风味,配上了日式柚醋提鲜。场景设计和菜的呈现方式确实让我感到新奇,但口味上却相对平庸。事实证明之后的菜也是如此,uvp胜在沉浸式感官体验,菜品绝对算不上高水准,只是无功无过。

2nd Course — Carabineros (西班牙红虾)

佐餐饮料:Tomato Lavender Rose(番茄玫瑰薰衣草)

这道菜分为虾肉和虾壳两部分,原料用的好,虾自然是新鲜肥美,但是别处也能把虾肉做成这样,时隔一个月来写这顿晚餐,我已经对虾肉没了什么印象。反倒是这虾壳,显得别致有趣。虾壳并非真正的虾壳,而是果味的脆片,看起来是虾的形状,吃起来却像浆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很讨喜。

3rd Course — Very-Sea Sea Scallop(非常海水扇贝)

佐餐饮料:Orange Liquorice Lapsang Tea(香橙甘草正山小种)

背景变成了海滩,浪涛轻轻拍着沙滩,月光倾泻在海面上,静谧而平和,伴着舒缓的音乐,带着些温柔的浪漫。

最上面放置的是洁白的青柠海水雪壳,纹路非常清晰规整,但我拍的不好,不太看的出来,质地很轻薄,轻轻敲就会碎开。贝壳下面有海胆,海带和扇贝肉。扇贝肉很鲜甜,海胆入口即化,总体还算不错。

4th Course — SurfSurfTurfTurf(海陆重重)

佐餐饮料:Wild Berry Berry(莓果什锦)

这道菜的背景是燃烧的篝火,除此之外,桌子上的动画也是燃烧的炭火。

国外牛排馆常见的一道菜叫做surf&turf,即是海陆双拼,基本都是龙虾尾配上牛排。这道海陆重重的组成则是烤生蚝,肥鸭肝,和目鱼皮。搭配的酱汁是酸味的。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而且我个人认为,每种材料在菜里仍然很独立,仿佛只是放在了同个盘子里,味道上没有融合得很好。

5th Course — Infusion(韭菜澄清高汤)

吃上道菜的时候,桌子尽头放了一个咖啡蒸馏壶,期间不断在加热着,host也没有说是做什么用的。

直到海陆重重吃完了,才知道器皿里装的是汤。看起来清澈的汤,实则是龙虾高汤,味道十分浓郁,非常暖胃。第一幕到这里就结束了,紧接着迎来的是第二幕。


ACT.2 —— The Land(陆地)

6th Course — Picnic Tin(野餐罐头)

佐餐饮料:Tomato Basil Water (番茄罗勒水)

不多时R,桌面上都铺满了绿油油的草,每个人面前都放置着藤编的野餐篮子。把篮子提起来,里面便是这份需要DIY的三明治。面包中间夹着牛油果,左上角的罐头里装着培根和渍好的番茄,牙膏似的管状物则装着蒜泥蛋黄酱。本来普通的食物,设计了自己动手的过程,呈现就变得有趣了很多。不过终归只是个三明治,味道上就很平庸了。

7th Course — Paturage(牧草)

佐餐饮料:Red Fruit Infusion (红果实饮料)

菜叫做牧草,吃的实际是草饲羊。照片拍的太差了,根本看不出来拍的是什么。吃这道菜之前,每个人可以挑选一把喜欢的餐刀,我选了看起来很利的,切肉比较有效率。过了这么些天来写,恍惚记得羊肉很嫩气,几乎察觉不到腥膻味,表现是及格的。

8th Course — Bread (面包)

佐餐饮料:Tomato Rasin Butter Water(番茄奶油葡萄干)

确实是面包,但是是汤汁浸过,炙烤过,覆盖了厚实黑松露的面包。(这道菜之前我拍照都忘了开live photo...)

透过烟熏味,松露几乎是有侵略性的。面包虽然浸了汤汁,整体的质地却没有变得稀烂,中心是软的,表皮也保持着松脆。这道菜也是唯一在Mr & Mrs bund也有售的,算是Paul Pairet的招牌菜之一。

9th Course — Mushrooommssss

佐餐饮料:Tomato Rasin Butter Water(番茄奶油葡萄干)

背景是红木林,桌上布满了落叶。虽然显得很不负责,很不专业,但我确实对这道蘑菇大杂烩的味道失去了记忆,只记得是各种菇了。

10th Course — Intermission(幕间休息)

佐餐饮料:Cocoa Raisin Nar (可可提子)完全不记得喝过

在第三幕开始之前,所有人从主餐室撤退,来到了一间酒吧似的屋子。幕间休息提供的是雪茄和意式浓缩咖啡。雪茄不能抽,因为是鸭肝慕斯,咖啡也不苦,因为是奶油松露蘑菇汤;方糖不会化,因为是面包丁。


ACT.3 — Asia(亚洲)

到第三部分时,四周都是孔明灯。

11th Course — Candle In The Wind(风中之烛)

佐餐饮料:Cucumber Cooler(爽味黄瓜)

这道菜特别之处在于把鳕鱼密封在蜜蜡中烹制,因为不能直接观测食物的状态,透过介质烹饪食物要求厨师精确把控时间和火候。除了黑鳕鱼,一同封在蜜蜡里的还有薰衣草和芝麻。

盛放鳕鱼的盘子也是蜡做的。鱼的味道比较普通,形式大于内容。

12th Course — The Black Pepper Beef(黑胡椒牛肉)

佐餐饮料:Watermelon Basil Water(西瓜罗勒水)

这道菜是充满南洋风情的,身侧突然开了扇门,凭空变出了一个小吃摊。大家需要端着塑料托盘去取餐。

西瓜,炸蒜,生菜,M12牛肉。牛肉品质摆在那里,油脂丰厚,入口即化,口感很好,其余的部分我却不怎么喜欢。当时吃完两块牛肉后是可以再追加的,我一块也没要。

12th Course — A Real Cup Of Tea(一杯真正的茶)

这道菜也蛮有趣的。茶壶里什么茶水都倒不出来,只有细碎的粉末。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茶杯,吃的时候把茶杯连同粉末整个吃掉,正山小种的味道即刻出现,冰霜似的茶杯也很解腻。

13th Course — Beijing-Cola Duck(北京可乐鸭)

佐餐饮料:Lime Ginger Coke(青柠生姜可乐)

据说研发这道菜花了整整十年,因为用可乐浸了鸭子后,很难做出酥脆的表皮。在想尽各种办法后,终于想到用可乐粉来给鸭子调味,以保证肉质不被影响。

这道菜的背景则是摇晃的北京烤鸭,仿佛挂在烤架上,吸引人去吃。

最后正式把烤鸭端上桌时只有一片鸭皮,鸭子的油脂很充足,鸭皮非常脆,能够明显地尝出可乐味,看来研发还是成功的,不枉十年的努力尝试。

在进入下个部分之前,我要给大家看看吃饭的桌子。

桌面就是块大屏幕,随着菜的变动,一直在变幻,这里的桌面是转动的红色花伞,我觉得算是视觉冲击比较强的,想发个gif但是转码之后清晰度大幅度下降,只好作罢。


终于来到了每次吃饭我最期待的环节,写到这里也真是够呛,因为这顿饭真的还比较长,感谢每个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看了这么久建议起来活动下再看看绿色。

比较懒的朋友可以欣赏下我提供的这张圣地亚哥海滩草地。欣赏完了咱们来看甜点!


ACT.4 —— Dessert(甜点)

这里的幕墙背景是一堆漂浮的甜甜圈🍩。

14th Course — Lunar Mushroom (月之菇)

佐餐饮料:Orgeat Orange Blossom(杏仁橙花

因为是月之菇,背景就是飞向月球的火箭。

这道菜长得很仙,盘子里是云朵,蘑菇菌伞的动画还不停在盘中摇摆。这道菜的材料有南瓜油,豆蔻,金万利和养乐多。面上的薄片是较脆而硬的,轻碰就会分解成碎片,下面的柱状部分吃起来很像糙米棒的质地。颜值大于味道。

15th Course — Wood Eggplant(木头茄子)

佐餐饮料:Praliné  Badoit(果仁糖气泡水)

榛果芝麻酱,面包做的木头。

我的记忆一片空白,只记得榛子。

16th Course — No Peach Melba(非蜜桃凝乳)

这道甜点我喜欢,也记得住!蜜桃凝乳是一道由法国厨师Auguste Escoffier发明的点心,一般由桃子,覆盆子果酱以及香草冰淇淋组成。顶上的部分像是冰沙,质地轻薄,吃进嘴里会迅速融化。杯子里则是覆盆子和鲜奶油。是道酸甜清爽的点心。好评。

17th Course — La Peanut(什么都没有花生)

佐餐饮料:Orange Raisin Muscat (香橙麝香葡萄)

除了花生什么都没有。其实还有金箔,巧克力和焦糖。味道跟花生酱很相似,外面的挞托脆脆的,边缘很薄,所以吃起来不腻。

这道菜的背景也很好玩,是正在进行的吃豆人游戏。桌子上也是跑来跑去的小精灵。

18th Course — Mango Master Guest(芒果大师)

佐餐饮料:Strawberry Infusion Tea(草莓茶)

又到了自己动手的时刻了!幕墙上有个短片,播放着怎么正确组装这道甜品。在时限内把这道甜品还原最佳的客人会得到一顶UVP的帽子。因为跟host整晚唠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其他人手忙脚乱的时候,他帮我作弊完成了组装。

成品就是这样滴。虽然算很好看了,结果栽在了其他客人手里。评选最佳客人时,厨师根据左右两边客人的总体发挥来看把最佳客人锁定在哪一边。我这边的猪队友把酱汁完全加错了,做出来的点心绿绿的,而且因为一个人加错,另外一个人也有样学样,所以我们这边就失去了评选机会。加错酱的有个人也跟我一样是自己来吃,而且同是UC校友,我问他他的点心怎么样,他说taste like shit,哈哈哈。

正餐到这里就结束啦 ,最后吃的东西是西柚冰沙,主要就是清口的。吃到这个时候我已经实在撑不下了,象征性地尝了尝。

因为当天有人过生日,大家还沾光多吃了个泡芙。


总体来说,用餐体验是很棒的,虽然味觉上冲击不大,但是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冲击,理念很新颖,也花了很多巧思来设计这样的一餐饭。配的佐餐饮料不知道为何,感觉很多味道的主调都十分相似,没有为菜的呈现助力太多,可能是材料的使用和组合上太保守了,没有大胆去尝试。虽然我们只吃了三个多小时,但是背后是三十多名员工无数个小时的辛勤付出。用餐期间除了不断变更的场景画面,员工们也更换了数次服装来契合菜品。其次服务态度真的很好,整顿饭有两个hosts,一个负责用中文介绍,另一个负责用英语介绍。我坐的离讲英文的host比较近,跟他聊天觉得很轻松,回答我的问题时也讲的很详尽。最后出门时下着大雨,他一直把我送到车上才回去,这种细节非常难能可贵。再说用餐模式也能让客人之间有所交流,我整晚都在和另外那个孤儿客人唠嗑,交流了很多吃饭的心得,后来旁边的客人也加入了讨论,而且有一个人老家还是圣地亚哥,就觉得很巧。最开心的是和host聊得投缘,他邀我以后有兴趣可以去uvp实习,没准一年多之后,大家能在吃饭时见到我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