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编二组六幅《張繼 / 楓橋夜泊》(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是志成 2019-11-24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張繼 / 楓橋夜泊》合编二组(六幅作品)

這幅《張繼 / 楓橋夜泊》作品是 家父是三行先生在當時書法競賽獲獎最多、深受好評的作品,也是深以為傲的創作。將家父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六幅該作品合編為A、B 二組,分享大家。

《張繼 /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刊头行书《張繼 / 楓橋夜泊》亦为是三行先生所书。

【緣起】
一千兩百多年前,張繼進京趕考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放榜之日帶著滿腔的期待,然而落榜了,低著頭離開了京城。來到人稱水鄉的美麗之都「蘇州」。這無眠的一夜,張繼將愁思化成千古絕唱,寫下了後世人盡皆知的「楓橋夜泊」。

「楓橋」:在寒山寺北,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楓橋碼頭),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楓橋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重建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橋長39.6米,寬5.27米,跨度10米。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西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屬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1000多年內寒山寺曾先後5次(一說是7次)遭到火毀,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在當時的半夜敲鐘習慣,稱為「無常鐘」或「分夜鐘」。

【A组】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1):《張繼 / 楓橋夜泊》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2):《張繼 / 楓橋夜泊》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3):《張繼 / 楓橋夜泊》

【A组】




---------------------------------------------------------------------------------------------
【B组】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4):《張繼 / 楓橋夜泊》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5):《張繼 / 楓橋夜泊》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6):《張繼 / 楓橋夜泊》

【B组】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襄州(湖北襄陽縣)人,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進士及第,是中唐時期頗負盛名的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流傳下的作品不多,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唐寶應元年(西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便棄筆從戎,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大歷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

--------------------------------------------------------------------------------------------

【枫桥夜泊】诗碑
寒山寺历史上一共有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前两块分别为:北宋,翰林院学士、郇国公王珪(1019—1085)于嘉佑年间留居苏州时所书和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1470—1559)所书,因年代久远,或毁于战乱,或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几无辨认。

现在寒山寺内存有两方诗碑,一方就是明代文征明所书,破残不堪,依稀可辨的不到10字。另一方则保存较好,为清末光绪32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字筱石)重修寒山寺时,请俞曲园(名樾)手书《枫桥夜泊》石碑。

诗碑的正面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跋语三行45字)
「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光绪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属余补书刻石。俞樾。乙丑重阳汪定执敬砚。」

诗碑的背面:(俞樾的短文,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很少有人去拓)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集可宝也。此诗宋王邭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明文待诏所书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古本不可没也,因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邭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汪定执敬观。汉贞阁主人唐仁斋镌字。」

诗碑的碑侧:(清江苏巡抚陈夔龙的题跋)
「张懿孙此诗,传世颇有异同。题中『枫桥』旧误作『封桥』,《吴郡图经续记》已据王郇公所书订正。诗中『渔火』或误作『渔父』。雍正间辑《全唐诗》所据本如此,然注云『或作火』,则亦不以作『父』者为定本也。《中吴纪闻》载此诗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足可依据。曲园太史作诗以证明之,今而后此诗定矣。光绪丙午,余移抚三吴,偶过此寺,叹其荒废,小为修治。因刻张诗,并刻曲园诗,以质世之读此诗者。贵阳陈夔龙。」。

(原碑竖于苏州寒山寺,因日本军人对此碑情有独钟,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成了日军十六师团部。后来,又成了日军扶植的维新政府所在地。1940年3月30日维新政府解散,并入了汪伪中央政权,西花园成为考试院和「首都宪兵司令部」所在地。煦园内的这块石碑是1939年3月,维新政府在成立1周年之际,伪御用文人江亢虎为了博得日本主子的欢心,按原碑大小字样,重新制作了一块《枫桥夜泊》碑,将寒山寺原碑在此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