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中让你难受的地方,恰是最珍贵的

 冬天惠铃 2019-11-24
记得看电影《红白蓝三部曲之蓝》时,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朱莉一人在深蓝色的游泳池里,一次次潜下去,感觉她好像不会浮上来了,然后突然冒出来,满脸的忧伤,泪水和池水一颗颗融合,挂在眼睑上。另一个是朱莉在街边走路时,故意把拳头顶在墙壁上划过去,甚至听得到皮肉和墙壁摩擦的声音。我从那镜头中感觉到窒息,感觉到疼痛,感觉到揪心的难过,感觉到一个女人的内心说不出的伤痛。一个作品中最让人难受的地方,也是最宝贵的地方,因为这种揪心,给了我们“感同身受”的艺术体验。

图片来自《红白蓝三部曲之蓝》剧照

你的作品当中有没有一些地方是让你特别难受的?如果有,这些不是要删除的,而是要保留的。我们看到作品的感动之处,就是作者受伤之处,是作者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作品中最宝贵的地方。对写作者来说,写到这个地方是特别不容易的,我们要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展现在众人面前。有关很难受、很痛苦的回忆,我们必须要面对,我们不能用墙或者围栏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许你会感觉隐藏起来很舒服,但其实对你的写作并没有什么意义。写作本身就是要使自己和这个世界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样,作为读者,当读一个作品,读到不舒服的地方时,却能告诉我们更多。

图片来自《红白蓝三部曲之蓝》剧照

关于作品修改

“写作工坊”课堂

老师:你们觉得写作中关于修改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标题:标题不是一个标签,一个好的标题能向读者传递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当我们在修改的时候,如果觉得我们的标题像个标签似的,可以放在档案里面,那么这种标题就不是出神入化的好标题。

保持距离:距离看起来是有点自相矛盾的事情,我们越是对某件事情感受强烈,越是想把它写好,就越是要保持距离。跳出事件本身,客观地去感受它,才能很好地认识它。只有在跟它保持适当的距离的时候,才能真正把情感传达得十分到位。保持距离,首先需要我们做到语言精确。有人说关注是一种最高程度的祈祷。真正关注一件事,就会从心理上把它当成一种祈祷,比如我开心,把开心具体描述出来,这才是真正开心的状态。而不只是简单的在纸上写”我很开心,我真开心,我简直太开心了“。其次就是通过节奏、韵律。比如我们大部分人在听粤语歌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可能听不懂歌词是什么,但是能通过歌曲的节奏、韵律去感受这首歌传递出来的感情和情绪。我们的作品当中也必须是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在的。

简洁:有时候我们的情感非常浓厚,恨不得浓墨重彩的把它泼在纸上,但越是这么泼,越是力度不够,相反,只是用必须要说的几句来写的话,看似惜墨如金,但是这种简洁,却使感情更加强烈。我们在写故事时,字里行间要给读者留白,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要填得满满的,要给他们留下想象的寂静的空间。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说过,她在写小说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不把全部的信息告诉读者,这样的话可以让读者非常积极的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这个人物,读者自己会把这些空白给填满。就像我们说的作者有他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又有所隐藏。所以什么是要表达的,什么是要隐藏的,需要作者自己去揣摩的,这是有一个平衡的。这也就成为作者和读者碰面的地方,两个人必须都参与进来,他们才能够真正的拥有一个阅读或者是创作的体验。

细节: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要具体。就像儿科医生写的短诗,假如说诗人的诗歌没有那么具体,只是说抱歉我把冰箱里的东西吃了,那么所有的细节就没有了。我们关注细节,就像同学说的我们不要用俗套的一些东西去表达。当你读到这个文字,感觉是否似曾相识,若是,就是需要改动的。除非它虽然是老掉牙的,但就是你内心想表达出来的,这可能会有所不同。其实这些老掉牙的语言也是有它的积极的美好的意义的,只是用得太多了,大家可能忘了它的本意,只记得它俗套的意思了,所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记住,我愿意修改和之前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更多修改的技巧

注意不同的次序,有时候会发现一稿中的开头是可以放在结尾的,有时候也会发现结尾是可以放在开头的,次序可以互相调换,改了之后这个故事反而更好了。我最喜欢的编辑练习就是,把写的不同段落剪开,放到地上,重新拼接,可能会出现更有意思的故事。

我也喜欢找一个比较信任的朋友进行深度的交流。或者自己先念一下,用录音笔录下来,之后自己再来听,看感觉是怎么样的,用自己的耳朵进行编辑

大家身边有没有很适合讲笑话的人,为什么他们笑话讲的好,因为他们说话的时机把握的非常到位。修改也是对时机的把握。会讲故事的人,就像说书一样,什么时候把大家的兴趣勾起来,然后再说“且听下回分解”。

“清嗓子”的表达就是写作过程当中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有种支支吾吾的感觉。特别是在一稿过程当中会出现清嗓子的表达。大家可以看看你写的头三句话基本上都是可以删掉的。也不是说一定要删掉,或者它放到其他地方更合适。通常情况下我们一稿的开头都是会被改掉的,大家不要感觉很可惜,这就是一个清嗓子的过程。我们在读一首诗基本上也是从第三句开始被吸引进去的,第一句话常常没什么感觉。

换一种风格来写,换一种角度来写。比方说,我写的是一首押韵的诗歌,二稿就可以写一首散文诗,不需要押韵的,完全是自由体的诗歌,或者说反过来。当我们尝试用不同的题材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时候,我们的把握会更加的到位。

改变一下视角,这个可以当做修改中的练习,比如说一稿中从这个的主人公的角度,到了二稿中可以变换一下,到最后还可以再变回到原来的主人公,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你本来想说的那个主人公是什么样的,有些时候这个故事换一个主人公的视角讲起来可能更有意思。

风格对于讲故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读自己的作品时,感受一下它的节奏、韵律是一成不变的,还是有变化的。你不会希望自己的作品像是一马平川的停车场,而是希望你的作品像公园一样,有花,有草,有树,甚至还有垃圾,它是一个有机的生态体。

以上文字来自“2016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凯瑟琳·鲍曼教授写作工坊课堂实录。

凯瑟琳·鲍曼写作工坊课堂内容共八期,更新完毕。

文字整理:静然、孙莹、李亚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