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希言。 今天是周三,继续为大家推荐好书,今天要推荐的,是弘丹老师写的《从零开始学写作》。 说来惭愧,加入弘丹团队将近一年,我竟没仔细读过这本书。 一看书名是“从零开始”,便想当然地认为书的内容比较基础,于是错过这本好书。 直到2019年最后一天,弘丹老师送我一本签名版,才认真读起来。 这一读,有些惊艳。 其实,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写作新手,也适用于在写作路上跋涉已久的人。 书中没有教条生涩的概念,而是通过大量案例,手把手教你怎样找素材、写标题,甚至告诉你没时间写作怎么办,写作遇到瓶颈怎么办。 就像一个过来人娓娓道来,让你在写作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全书一共13章,讲述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详细剖析写作的心理障碍,同时,也给出切实可行的写作技巧,让人读完很有启发。 俗话说:要跟有结果的人学习。 弘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写作上成绩斐然的人,她坚持写作5年,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出版2本畅销书,真正做到笔耕不辍。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书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大文豪海明威曾说过:“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话糙理不糙,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可是,知易行难。 很多人都知道写完文章要改,能真正做到的却没几个。 为什么呢?根据我的写作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好文章的标准不明确,不知从何改起。 第二,对自己的文章舍不得下手,毕竟每一句都是苦思冥想出来的,怎么看都顺眼。 写作不是自嗨,你的作品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而是要给读者提供价值。 如果不修改,你会一次次犯同样的错误,导致写作水平一直在低水平重复,难以提升。 文章写得好的人,无不在修改上下苦功夫。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杨朔写《雪浪花》时,一共3000多字,却修改过200多处。 具体怎么修改呢?一定要大刀阔斧,甚至忍痛割爱,可以从主题、素材、逻辑、语言和标题等5个方面着手。 从主题方面来看,写文章其实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不要企图在一篇文章中写很多主题,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浅尝辄止,最终一个都没说清楚。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来写,写清楚一件事情,这就够了。 从素材方面来看,所选素材一定要和主题密切相关,不要让不相关的素材出现在文中。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到:“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从逻辑方面来看,文章前后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想到哪说到哪。 文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并列和总分总等。 为了避免逻辑错误,在动笔写作之前,就可以列出大纲,做好谋篇布局。 从语言方面来看,既要追求没有语病和错别字等低级错误,更要注重语言简洁。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楚,就不要用两个字。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写完文章后,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文章大声读出来,这样就能快速发现问题所在。 从标题方面来看,好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标题出彩,读者才会点进来看。 取标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反复琢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作是一门手艺活,无他,唯手熟尔。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个专注的“匠人”,耐心打磨每一篇作品,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好高骛远。 作品,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一次次修改的过程,是对文章遣词用句的打磨,也是对自己思想的提炼升华。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煎熬,但是很值得。 毕竟,每一个问题,都是你成长的契机。 树木结疤的地方,是树干最坚硬的地方。写文章也一样,百炼才能成钢。 我们现在跌倒的地方,以后都会成为最强壮的秘方。 那些写作比你厉害的人,都悄悄做对了“修改”这一点。 希望你的所有文章,都是精心打磨后交付给读者的,而不是匆匆应付。 写作道路上,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