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后泄泻思路:清解肠热、温中散寒除湿、健脾益气,如何区别?

 私人阅读搜集馆 2019-11-24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醉酒的经历,醉酒之后会有许多让人不适的症状,其中泄泻最为常见,称为酒泄。《景岳全书》云:“酒泄症,饮酒之人多有之。”酒是病因,泄是主症。临床常见症状有:晨起即泄,每日如厕一两次,甚至四五次,所泄粪便为糊状、粘腻不爽、量不多,第1次大多在早晨起床之后。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认为酒“味苦,大热,有毒”,提出酒性为热。李东垣认为:“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治宜)上下分消其湿。”提出了酒性既属热又属湿。书生想,这大概与金元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量迁移至中原地区,将草原上喜嗜之烈性白酒带至全国各地有关。因其学说影响较大,后世医家多遵从其说。尤其是李东垣创制葛花解酲汤,被后世引为治疗酒泄的圭臬。然而我认为,从临床实践出发,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酒后泄泻思路:清解肠热、温中散寒除湿、健脾益气,如何区别?

明清时期,各地酒类品种渐渐丰富,尤其南方卑湿之地,脾胃娇弱者多,往往不胜烈性白酒,加之地理、饮食、起居多方面差异,因此黄酒、米酒较为普及,造成不同证候表现的泄泻。该地区医家从实践得出经验,提出了不同观点,如张景岳认为“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朱丹溪有治酒泄以理中汤的记载。总之,酒泄的发病,当与地域差异、体质类型、酒性属寒属热有关。

自临床观察,平素喜饮白酒者,酒泄多见湿热之象;喜饮啤酒、葡萄酒者,酒泄多见寒湿之象;喜饮米酒、黄酒者,症状多见湿邪内蕴之象。

酒的酿造工艺,按我所想,类似中药炮制的过程,从这一视角来看:

①啤酒、葡萄酒等属酿造酒,发酵是整个炮制过程最重要部分,发酵温度一般较低。而白酒属蒸馏酒,是在酿造基础上加一道高温蒸馏的程序而成,本道制作工序可能对白酒的热性提升有较大作用。

②酒的成分十分复杂,白酒的乙醇浓度一般较高,酒性醇烈,大热之性齐备;啤酒、葡萄酒的乙醇浓度较低,酒性相对阴柔。

③白酒味辛,走窜之力较强,而啤酒味苦,葡萄酒、黄酒味甘,“味”的差别也降低了酿造酒的走窜之力。

④葡萄沐雨露而生长,与其他绝大多数品种的水果一样,属寒凉之性。

⑤中国南方常饮之米酒、黄酒,多由大米酿造而成,味甘、性平,湿性盛而寒热偏性不显。

素体阳气充实者,酒后泄泻可能是机体排出湿邪的过程,如果饮酒后没有泄泻,患者反而可能不舒服。但若过度饮用白酒,则会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湿热偏盛,发为酒泄。

酒后泄泻思路:清解肠热、温中散寒除湿、健脾益气,如何区别?

症见大便粘腻不畅,肛门或有灼热坠胀,甚或腹泻急迫,粪便臭秽,伴见脘腹胀满,面红目赤,口渴不欲饮等。经年嗜饮白酒,部分患者出现湿热伤脾,热去湿留,湿邪久稽,脾阳受损,出现舌质淡胖而黯,苔白腻或白厚腻。经年慢泄,可形成脾虚湿滞之另类酒泄。

素体阳气不足,脾胃功能较弱者,若稍饮白酒尚能补火助阳,但若过饮啤酒、葡萄酒等,则可能使脾胃为寒湿所困,导致患者发生酒泄。

症见腹泻稀溏,或伴见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脘腹隐痛作冷,或加重于秋冬,或加重于夜间、凌晨。日久可伤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寒湿困阻。

治疗的思路。因白酒引起者,多表现为湿热阻滞胃肠,症见大便粘滞不爽、臭秽、肛门灼热,仿芍药汤、枳实导滞丸义,药用黄连、黄芩、金银花炭等,苦以燥湿,寒以清热,使胃肠湿热积滞得以清解。

若因啤酒、葡萄酒、黄酒引起,多表现为脾虚寒湿,可见舌象淡黯、边有齿痕,苔白腻,仿理中、附子理中之义,药用制附子、肉桂、干姜等,温中散寒除湿。

需要注意的是,临证不能机械认为白酒必为湿热,或啤酒、葡萄酒必为寒湿。临床上有时因为体质类型、嗜酒久暂、脾胃素禀强弱等因素,可以出现非上述规律性表现,如寒热错杂等。临床须细辨之,务使药证相符。

酒后泄泻思路:清解肠热、温中散寒除湿、健脾益气,如何区别?

酒质为湿,故无论寒性酒泄抑或热性酒泄,都应重视祛湿药的使用。若偏于湿热者,用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等甘寒清热利湿;若偏于寒湿者,用法半夏、川朴、藿香、砂仁、豆蔻、桂枝等芳香化湿或温化寒湿。

另外,湿性粘滞,湿热相搏或寒湿内伏,日久胶着难祛,故必配理气之品,以疏利宣气化湿,如厚朴、豆蔻、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等。

如果酒泄日久,必损耗脾胃,甚则及肾,故在治泄之时或泄止之后,当配以健脾益气养肾之品,渐复其旧,如取四君、六君之义,用药如炒白术、薏苡仁、山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