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木桩指路 2019-11-24

2019.11.11./作者:窦彦礼/编辑:杨永辉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上古庆阳》向人们提供了三个人文信息,一是超万年的农业文化历史;二是超万年的养蚕历史;三是超万年的人类生育文明历史。庆阳的香包民俗文化节与农耕文化节,已经开始对前两项文明的渊源进行研究。

人类生育文明是农业起始与养蚕起始的基础,农业与养蚕是生育文明的结果。以余振东先生《庆阳香包》为代表的养蚕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从民俗学的角度,解读了庆阳深厚的历史沉淀,指出了庆阳乃华夏民族诞生的摇篮地。《庆阳香包》是庆阳古文化研究的《山海经》,它所溶涵的文化信息是多方面的。庆阳的养蚕文化,应该是丝路文化的先声,乃丝路赞歌的序曲。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人类生育文明是始祖文化的前夜,是始祖文化诞生的基础。庆阳镇原姜家湾旧石器时代的中期,人类尚处于群婚、乱婚的状态,到了华池上鵹塬马家拐沟旧石器的晚期,人们则是通过血缘关系维持家族内部的团结。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数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人之间则不通婚。这样一个部落,就是一个社会族团和生产单位。内部两性有分工,男性狩猎,女性进行野果采集和抚育小孩。

华胥氏部落较早地转入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她们在葫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后,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口的繁衍。她们较早地摈弃了同族乱婚,确定了同辈婚。那时,崇尚女人多胎生育,生育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尊重。女人可以和同辈任何一个男人交媾,所以生下来的儿女,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兄弟姐妹,也只有母亲是儿女的太阳。那时女人不可随意公开儿女的父亲。

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华胥氏最早认识到家族内部同辈之间近亲婚姻,对人类遗传上的危害,所以,她们最早开始了族外婚制。华胥氏与婼水蚕桑部落的婼姓互为通婚氏族。就在华胥氏居于葫芦城(合水老城镇)的时候,婼水太阳池(镇原屯字)的太婼部落为方便与葫芦族的走婚,就先后在今董志塬北部驿马镇以东的太乐堡与白马铺以南的太乐沟建立了上古时代的伊甸园。太乐即太婼——太诺的演变。因为地名是历史的印痕,也是传说历史的佐证,由其地名记忆和所处位置,联想到华胥氏当年的走婚模式。人类生育繁衍是一种生活行为,很难找出文字记述之外的其他佐证,所以地名记忆是其唯一的研究途径。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华胥氏造网罝(jū),教民渔猎,开启了畜牧文化的源头。华胥氏在庆阳正是人类由果实采集、渔猎向牧养、农耕转化的初期。这时,华胥氏部落最大的进步,就是制订了部落走婚的章程,禁止同族婚配,改变了葫芦先民群婚、乱婚的不良状态,成为人类最早的优生优育范例,同时,形成了原始社会最早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女性为核心的母系氏族制度在原始社会延续了20余万年,她的最后崩溃及至王侯分封时代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华胥氏男婚女嫁的父系氏族制度基础上的,因此,庆阳又是人类婚姻文明的起源地。

华胥氏族是一个比较进步,勇于改革的部落。这种集体走婚的婚姻形态,在西方国家称为“普那路亚婚” (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即一族团内的女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这些共夫的姐妹或共妻的兄弟之间的“普那路亚婚”,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从同一族团内避免同胞兄弟姊妹间和旁系兄弟姊妹间的婚姻关系后,逐步发展而来的,算得上婚姻文明的初始。

原始人从血缘婚发展到“普那路亚婚”,是生产力发展与原始文明进步的结果。至19世纪,夏威夷群岛的土著居民中,仍然保存着这种婚姻制度。我国云南的摩梭族,仍然保持着原始走婚的民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所以华胥氏是母系氏族最早实行族外婚的早期文明部落。

为何伏羲女娲称为兄妹合婚呢?华胥氏确定同姓不婚,这时的伏羲氏与女娲氏已经到了第四代,已临近庆阳人所说的出“五服”。现代婚姻法规定同姓五服之外可以结婚。上古时代是姓同氏不同,不可通婚;氏同姓不同,可通婚。古人多以地为氏,如问对方是何方人氏,同一地不一定是同一姓,同一姓又不一定在同一地。第四代伏羲与第四代女娲合婚有违华胥母姓的族规,其违规合婚的原因,说法众多。

遥想当初华胥氏部落的婚姻族规,应该有很强的约束力。这里有它进步的一面,也有其残酷的一面。试想,以前乱婚或者行辈婚,几乎所有男女都有性行为的自由和机会。实行男子走婚制,由于距离遥远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进入走婚行列的男子,只是本部落品德优秀、身体健康者。而性欲望与性行为,是所有青壮年的本能,共同的渴望。走婚族规,禁止同族交配,强行剥夺了族人的性生活。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从当前的史料看,那时庆阳境内可供华胥氏通婚的只有环江的允姓与蒲水的婼姓。华胥氏部落的异地走婚,不是所有瓠民都有条件,而是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在一定的季节,由女首领带领本部优秀男子,到另一部落走婚,要给对方带上相应的礼物,还要接受对方首领的安排,或者对方女人的挑选。对方也选派男子,到葫芦部落走婚。这其间有多少葫芦先民,处于性饥渴的难耐困境,违规者则可能被处死。即是选入走婚者,也有很多的纪律,不是天天走,月月走,可能还要参与对方部落的劳动,受对方的驱使。临时性伴侣,也由对方女人选择或者首领分配。所以在这一时段,部落族人是没有性自由可言。为保证婚姻族规的施行,必然制定有严格的禁令和相应的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成为族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本部落男女之间,发生的性行为,被视为越轨、乱宗派,鄙视为偷食“禁果”,要受到严酷的惩罚,以至于双双被沉河处死。

华胥氏部落西移,向葫芦塬靠近,为便于部落间走婚,逐步实现对偶婚,也是他们婚姻制度的进步,是走向人性化的启始。有史料说华胥氏10代避免近亲交配而生伏羲,用现代科学的名词去解说,就是异地杂交优势。大约是华胥且想尝试优生优育的效果,而向南走了很远,与雷泽公神交,而生伏羲,果然智慧超常。

华胥氏的婚姻法规应该是十分严酷的,其在合水葫芦城原始公社时期的走婚制度,剥夺了葫芦先民的性自由。人们如同生物界的蜜蜂,只有蜂王与雄蜂有性的机会,千千万万的工蜂只是辛勤的酿蜜者。

《华胥氏在庆阳部落之间的走婚时代》

由于华胥氏部落条件优裕,对方男子留居不归,于是华胥氏开始了对偶婚,接受对方入赘葫芦部落。这是人类婚姻的又一进步,但这种婚姻关系很不稳定,当时在西部推行的男子入赘,男子进入女方家中,接受女方的生活支配。传说华胥且在合水肖咀胥妵山,从伏羲女娲开始男婚女嫁,中国人类社会开始了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华胥氏族外走婚,标志着中华民族第一部婚姻族规的诞生,也标志着原始社会人伦道德理念的形成,这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至今未见有研究成果问世,笔者根据庆阳古地名遗存试行推想,以求抛砖引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简介:窦彦礼,男,今年七十岁,庆阳华夏文化研究资深学者,为寻找庆阳流逝的上古文化,他2000年提前退休,寓居西安,长期从事中华上古文化的专业研究。近20年来,他先后走访全国30个省市区数百家图书馆,翻阅地方文献资料数千部,迂回往返于全国各地的旧新石器文化遗址。出版了《丝路先声》《上古庆阳》《大唐姻亲》《大汉雪耻》等文史作品400余万字。他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科学规律,立足于田野调查,排列出了泾渭流域百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链,较为科学地把黄河流域旧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古传说、古民俗、古民族、古姓氏、古文字、出土文物、考古遗址,融合于考古学基础上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把中华文明源头的起步历史由传统概念上的5000年推进到1万年。他从2018年8月以来,牵头组织了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先后5次组团对陕、甘、豫、鲁4省的40多个市县区的60多个民俗遗址、考古遗址与图腾文化脉络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勾画出了伏羲、女娲氏人祖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出榆中兴龙山人皇伏羲氏原始部落文化,前承甘谷、天水、秦安、静宁、庄浪、宁县、合水的昊天盘古伏羲氏民俗文化;后启陕西太白、华县老官台、河南王屋山、桐柏山、淮阳、舞阳贾湖遗址9000年前上古文化传承的观点。他认为,陇山(即龙山)是华夏龙图腾文化的诞生地;以陇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00公里的“大陇山文化圈”,是圣母华胥氏的故里,也是华夏祖源文化发祥地。华夏民族因华胥氏而走向文明。庆阳的华池县因华胥氏而得名。源于庆阳的华夏部落,经会宁华家岭、兰州榆中向东发展推进,方有今日中华文化的浩瀚史海。他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地上民俗传承遗址,结合图腾文化脉络,参考《山海经》记述,解读上古历史,将千古流传的神话人物,还原为中华人祖,揭示出中华万年初始文明的真实存在。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挖掘、抡救中华传统文化;填补、纠正、丰富现有历史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