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引导策略

 点亮希望的种子 2019-11-24

中学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叛逆等表现的“问题学生”,问题的产生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明晰初中“问题学生”的类型与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引导,从而为预防与矫正“问题学生”的目的,为初中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初中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自我意识与自尊心、独立性等意识都逐渐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心理上仍然处于半成熟状态,无法完全自制,认知能力也依然有限,在认识与评价事物时往往带有冲动性与明显的情绪。加之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诸多不良因素与习气的影响,诱发了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学生”也随之产生。“问题学生”在几乎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虽然比例甚小,却对学生群体影响很大,也是学生工作的重大隐患。新课改将“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将“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问题学生”在数量与类型的多元化问题上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教育与引导“问题学生”,如何规避“问题学生”的产生成为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类型

1.1概念界定“问题学生”一词最早于日本出现,美国将这些学生称为“潜在和表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的学生”。在我国,“问题学生”也曾经被定义为“差生”、“学困生”等。由于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视角与侧重点等因素的不同,对“问题学生”的界定也种类繁多,但主要以心理与生理两个角度为界定的切入点。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将初中“问题学生”界定为在初中教育阶段,因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诸多方面不良因素与原因以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等影响,致使其学习规范与心理、行为等方面必须在外界帮助下,才可以顺利解决自身问题的学生。

1.2初中“问题学生”的类型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从年龄特点来看,处于“断乳期”,从心理特点来看,处于“叛逆期”。此时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强烈寻求来自外界的“理解”、“关注”与“尊重”。根据日常观察与研究,笔者将初中阶段的“问题学生”主要划分为三类:学习类、行为类与心理类。学习类的“问题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够优良,学习跟不上班里的多数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课程种类与学习任务的广度与深度增加,不少学生到了初中感觉到了学习负担的加重,其中有些学生就会感觉到跟不上,差距也随之拉开。因为不注意听,出现跟不上教学内容,作业完成困难,抄袭作业甚至不交,最后诱发了厌学情绪。行为类学生往往表现为不遵守学校中学生行为规范,课堂上睡觉、打闹,课后拉帮结派,沉迷网络、出入网吧,组织班级不良小群体一起破坏行为规范。心理类的初中“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丧失信心、自卑、孤僻、偏激等,这些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初中生处于生理期的第二发展阶段,容易出现早恋等行为的发生。

二、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初中“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这里我们将其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三个因素,内因是指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智力,情感,人格等不成熟或者过于成熟而产生的因素等,当然内因和外因是相互影响的,这里我们不过多地对内因进行解读。

2.1社会因素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个体的影响是双向的。学生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当然这个社会环境也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不可能独立于大的社会环境之外,因而很多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每个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不同,故而产生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世界观的学生,其中也包含所谓的“问题学生”。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创造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者,很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被扭曲。我们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小孩为了某些物质追求让本来就不富有的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无可奈何,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这其中就折射出在学生这个群体中的相互攀比的恶劣风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初中生又是一个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冲击,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学者记者盲目夸大外国教育,外国文化,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着实没有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这样的报道容易给思想不够成熟的初中生群体带来思想上的误导,无视社会道德,蔑视规章制度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处处渗透进初中生的生活,甚至我们会发现“大人们”办事的一套套做法在学生中盛行,学生甚至对那些所谓的“办事套路”习以为常。

2.2家庭因素和谐的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自然有所不同。不和谐的家庭是产生初中“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以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为主的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小孩普遍都有这样的特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性格孤傲,以自我为中心,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还有一些单亲或者失去双亲的家庭亦或者是二婚家庭,小孩普遍有这样的特性:冷漠,内向,自卑,性情暴躁,反叛。和谐的家庭组成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而好的家庭还需要好的家庭教育,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大致归为两类:鼓励关爱式和高压权威式。前者教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有这样的问题:自负,冷漠,孤傲。后者教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纯在着这样的问题:缺乏自信,心理扭曲,性情暴躁。

2.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等特殊国情,高考目前成了家长们心目中公认的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成绩而战成了不少学校教育的宗旨。我国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在现实执行中,很多学校还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暗自走着应试教育的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是目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想在更新,行动却迟迟不到位,诚然大多数初中生还是能够接受这一现状,但当一些学生承受不了这些时,初中的“问题学生”也随之出现。还有部分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对教师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深刻全面地把握,在学生学习指导与心理疏导方面洞察与引导不到位,使得学习能力较低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逐渐变成了“问题学生”。

三、如何从教育工作者角度预防与教育初中“问题学生”

3.1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将所任教学科的业务知识弄熟,做到心中有数。初中所学习的知识有深有浅,对于重点、难点,我们只有烂熟于心才能让学生“佩服”你这个老师的能力,从而喜欢该学科的老师,学生听课效率也自然会变高,所谓的学困生,问题生自然也会减少许多。提高教师本身业务水平是其中一方面,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也不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迂腐的思想会带来更多的叛逆和反抗,所以我们作为一线教育者不仅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知己,走进初中生这个群体中去。当然,一个学生信服的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德服人”自古以来这个概念普遍被认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想要让“问题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走上正轨,服从与敬佩是必要的。

3.2成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转变都是从家庭关系的转变开始的。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思想行为的叛逆期,其中绝大部分问题学生的矛盾都集中于父母与学生之间。家长不理解学生,学生不愿意听家长的唠叨,长此以往沟通便出现了障碍,隔阂自然就形成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化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结。当然我们首先得成为纽带里最耐心的倾听者,动员家长,交心于学生,化解矛盾。

3.3花时间给初中问题学生“洗脑”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花了精力却在短时间内不容易看见成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与学生“斗智斗勇”。一个班级最需要花时间的还是“问题学生”,处理“问题学生”的方法也是多样的。“问题学生”普遍有这样一个共性:江湖义气,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所以特事特办,我们首先要花时间去得到他们的认可,走进他们的内心,然后开始“洗脑”过程,将他们所谓的道理加以纠正优化,只要这类学生看待问题的观念正确了,他们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问题是多样的,想要彻底教育与引导“问题学生”还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齐心努力,共同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