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576

 随缘522 2019-11-24
精神分裂症
治法:攻下利尿,化瘀通窍药物:大黄5~20 木通10 地龙30 丹参40 石菖蒲30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治法:活血化瘀,健脾补肾药物:地龙30 水蛭15 土鳖虫30 党参30 枸杞30
 
 
 
 
 
 
 
 
系统红斑狼疮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补肾药物:黄芩20 板蓝根30 茜草30 地龙30 黄精30
 
 
 
 
 
强直性脊柱炎
治法:祛风活络,化瘀止痛药物:秦艽30 雷公藤10 地龙30 川牛膝30 元胡20
 
 
 
 
 
 
 
脾脏冷气攻心腹(疒丂)痛,闷乱烦懊,手足厥冷,呕吐痰逆,不下饮食
荜澄茄汤
【处方】 荜澄茄1两,沉香(锉)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五味子(微炒)3分,巴戟天(去心)3分,桂(去粗皮)3分,白术3分,芎藭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壳)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没药半两,陈曲(炒)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脏冷气攻心腹(疒丂)痛,闷乱烦懊,手足厥冷,呕吐痰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
 
 
 
 
 
 
 
 
 
 
 
脾元虚冷,饮食减少,面黄腹痛
荜澄茄汤
【处方】 荜澄茄1两,石斛(去根)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心)1两,白术(锉,炒)3钱,五味子3钱,芎藭3钱(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元虚冷,饮食减少,面黄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博济》
 
 
 
 
 
 
 
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或时吐逆,两胁虚胀,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1两,木香1两,人参1两(去芦头),肉桂1两(去皴皮),肉豆蔻1两(去壳),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3分,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缩砂3分(去皮),干姜3分(炮裂,锉),京三棱3分(微煨,锉),赤茯苓3分,白术3分,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或时吐逆,两胁虚胀,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祛风痛络,化瘀止痛药物:秦艽30 雷公藤10 地龙30 丹皮30 两面针30
 
 
 
 
 
 
 
 
肥胖症
治法:化瘀消失,通便利湿药物:丹参30 山楂40 大黄3~15 泽泻30 荷叶20
 
 
 
 
 
 
 
痛风
治法:通便利湿,化瘀通络药物:大黄5~15 车前草30 地龙30 丹皮30 秦艽30
 
 
 
 
 
 
 
脾胃气弱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3分,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3分,沉香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白术1两,人参2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弱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
 
 
 
 
 
 
 
脾胃虚冷,食即欲呕,心腹胀闷,水谷不消,四肢无力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槟榔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桂心3分,丁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侵,去白瓤,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虚冷,食即欲呕,心腹胀闷,水谷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五
 
 
 
 
 
 
 
 
 
肾痹五聚积气,上冲满闷,气噎不通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1两,延胡索(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蓬莪术半两(炮),附子1只(7钱者,炮,去皮脐),木香1分(湿纸包,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肾痹五聚积气,上冲满闷,气噎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清热药粥
【粥方组成】栝蒌根干者1520克,鲜者3060克,或用栝蒌根粉1015克,梗米12两。
【功效主治】消热,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多饮,肺热干咳,消渴。
【煮制方法】将栝荌根煎汁去渣,或鲜者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梗米煮粥。
【粥义韶说】天花粉,古称栝蒌粉、白药、地楼、瑞雪,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多于春、秋采挖,但以秋季采者较好。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以河南省产量大,质量优,习惯上称作安阳花粉。入药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
天花粉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已被列为中品之药,说它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认为:栝蒌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通过临床实践,天花粉的作用主要是清热生津止渴,与生芦根的作用相同,但天花粉消热的力量虽较芦根为弱,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因此,清热以生芦根粥为好,止渴以天花粉粥为优。《千金方》中载:治大渴:深掘大栝蒌根,厚削皮至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宿,易水经五日,取出烂奋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chài,,病愈的意思)止。除用以治疗热病口渴外,对肺热咳嗽,燥咳咯血,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用干热病口渴干咳症,煮粥宜稀薄,每天服食二次,23天为一疗程。大便泄泻的人不宜选用。
 
 
 
 
 
 
补气药粥
【配料】炙黄芪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取炙黄芪煎2次,取汁去渣,再加粳米煮粥。
【功效】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固表生肌、抗衰延年。
【适应证】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容易感冒,泄泻脱肛,表虚自汗,水肿,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消化性溃疡,疮疡久溃不收口以及一切气血不足的病症。
【食法】分2次温服。
 
 
 
 
 
 
五款美容菊花粥
菊花粥 将菊花去蒂,晒干,研成细粉备用,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如菊花10~15克,再煮一两分钟即可。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以粳米为粥,借米谷之性而助药力,久服养容颜体,抗老防衰。
菜花粥 取鲜菜花50克,粳米50~100米,红糖适量,加水500克文火煮粥,待粥稠时即可,早晚服。菜花粥气味清香爽口,常服可活血美容,润肠通便。
梅花粥 将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梅花10克,再煮一两分钟即可。此粥疏肝解郁,美容艳体。不仅芳馨可口,开胃,还可美容驻颜。
桃花粥 将桃花2克置于锅内中,用水浸泡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100克,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30克,拌匀。此粥美容,治疗血瘀病症。
月季花粥 取月季花5朵,脱瓣,用清水洗净、切细末;将100克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煮成粥时,加入月季花、红糖100克,再略煮至沸腾即成。此粥能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美容养颜。
 
 
 
 
 
 
 
膈气壅滞,脾胃虚弱,宿食不消,四肢虚乏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细辛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大腹皮3分(锉),京三棱半两(微煨,锉),五味子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膈气壅滞,脾胃虚弱,宿食不消,四肢虚乏。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脾元虚冷,气不和,心胸不快,肚腹膨胀,气刺气痛,不思饮食,酒色过度,面黄口淡
荜澄茄散
【别名】 荜澄茄煮散
【处方】 荜澄茄半两(炒),荆三棱3两(炮,趁热杵),陈皮2两(去白),香附子3两(炒),甘草2两(炮,)丁香2两,舶上茴香2两,厚朴1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蛮姜11分,官桂2两(去皮),桔梗1两,白盐12两(拣择净,炒,研细,后入),阿魏(皂子大1块,面裹煨,面黄为度,去面,另研细,旋入诸药)。
【制法】 上同为末,细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 脾元虚冷,气不和,心胸不快,肚腹膨胀,气刺气痛,不思饮食,酒色过度,面黄口淡。
【用法用量】 荜澄茄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摘录】 《博济》卷二
 
 
 
 
 
 
 
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茴香子(炒)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或盐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糖尿病
治法:清热化瘀,养阴益气药物:黄连5~10 大黄5~15 地龙30 花粉40 黄芪50
 
 
 
 
 
甲状腺炎
治法:清热攻下,化瘀安神药物:黄芩20 蒲公英30 大黄5 丹皮30 五味子20克七、代谢性疾病
 
 
 
 
甲亢
治法:清热化瘀,养阴安神药物:黄芩20 丹皮30 夏枯草30 麦冬30 五味子20
 
 
 
 
 
 
湿热下注型手脚出汗
三妙丸
《中国药典》:三妙丸
处方苍术(炒)600g 黄柏(炒)400g 牛膝20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医学正传》卷五:三妙丸
处方黄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苍术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川牛膝(去芦)60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鱼腥、养麦、热面、煎炒等物。
摘录《医学正传》卷五
阴虚型手脚出汗
服药期间要忌口,服药最短一月
 
 
 
 
 
 
 
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15钱,高良姜15钱,肉桂15钱,丁香15钱,厚朴(姜汁炒)15钱,桔梗(去芦)15钱,陈皮15钱,三棱(泡,醋炒)15钱,甘草15钱,香附(制)3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用水1盏,煎7分,和渣服。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气劳。心腹冷痛,吃食减少,四肢羸弱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3分,白术1两,黄耆3分(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草豆蔻3分(去皮),桂心半两,蓬莪荗3分,当归3分,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柴胡1两(去苗),牛膝3分(去苗),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研碎),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气劳。心腹冷痛,吃食减少,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心腹冷痛,全不思食,渐加羸瘦
荜澄茄散
【处方】 荜澄茄1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腹冷痛,全不思食,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