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城市宛若情人 | 瞎爷

 浮世逸草 2019-11-24

01

昨天晚上,临睡前,看到八戒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条消息,说青岛的餐饮企业家唐健事业起落沉浮的故事,引发了我的青岛记忆,竟至于失眠了。

在我的青岛记忆里,唐健的几家餐饮品牌,居然贯穿始终,虽然我和唐健从来没见过面,但我倒真是没少帮衬他的生意。

最早的时候,喜欢和同事们下班后去闽江路上的唐家老院子,2000年初那段时间,这家店的生意真是火爆。同事们喜欢叫两盆甚至三盆龙虾,他们吃,我始终不吃,即便是到现在,还是不吃。去年在北京,合作伙伴的负责人请我去簋街吃饭,去了做龙虾据说是最好的店,一只龙虾要几元钱,我还是没吃。我在吃上,特别固执。钱眼群里的钱多多张行长,几次说要给我快递他们家乡的龙虾,我都拒绝了。

后来,我住太平山下,离湛山寺很近,离太平角、八大关也不远,周末的时候,常常约朋友去太平角玩,有时候就会去朗园喝东西。那时候,朗园是青岛的文艺地标。常常是吃过饭后,去朗园坐坐,那是文艺青年的文艺范的表现形式。

很多时候,常常看见有新人,在朗园办婚礼,把太平角海边的路给堵塞了。

后来,在崂山办公,家也搬到崂山住。吃饭就去大唐渔宴多一些。很多时候,有朋友到办公室谈事情,谈完后说一起吃饭吧,我就说,那就去大唐渔宴吧。

大唐渔宴建在半山坡上,坐在窗前,可以看到下面的海。那是青岛的海,崂山的海。

再后来,我离开青岛,有一次回去,说去大唐渔宴吃饭吧,到了,发现停业了,再后来,听说改建成经济型商务九点了。

唐健的生意怎么不好的,没打听过,好像听人说,突然有了大起大落。然后,他开始在街头卖烤肠。

就像刘欢在《从头再来》里唱的那样。

02

我这些年来,写过很多关于青岛的文字。曾经有人给我建议,希望我能把它们结集出版,我一直不上心。

如果算上我在青岛几家媒体上的专栏文字,综合算起来,几十万字应该是低估的数目,按照现在的一些书的水平,它们其实是应该有被印刷成铅字的资格的。

我的不上心,一则是因为懒。再则就是我的固执,我一直坚持认为,一段文字的传播,应该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要么悦人耳目,要么启迪性灵。如果这两点中的一点都不具备,那它真的没必要去毁坏森林,污人耳目。

八戒曾经做过一些工作,把我以前的文字做过整理。还有一位朋友,也曾经做过类似的工作,但因为我的不上心,这些事情后来都不了了之了。

前天早上的时候,在公园里跑步,看到树上的黄叶落下来,我就想起一段故事。

当时,我的曾经的责任编辑,半岛都市报的史丽红女士,有一天突然告诉我她又负责旅游专刊部的工作,要我为她的年终版面写一个专稿。她始终高估我,负责房地产,让我写房地产,负责旅游,让我写旅游,负责女性,就让我写女性。可能是我好说话,也可能是我确实写得有那么一点意思,总之,我答应她写了。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金口路的文章,写过大学路的文章,我说青岛的大学路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路,是青岛最幽静,最文艺,最有文化的一条路,现在据说变成酒吧咖啡馆一条街了。就像上海的衡山路一样了。

我记得我还写过八大关的银杏落叶,还写过老海大校园里的悬铃木落叶,我说那是季节写给岁月的一封信,是秋天写给冬天的情书。

我记得那一篇稿子见报的那一天,我去当时服务的公司的里的人力资源部办离职,人力资源总监,是位女士,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的太太,她正在读我的这篇文章,看我进来,笑着说,看看,张总写的,路上的落叶,是季节写给岁月的一封信,是秋天写给冬天的情书。然后,同事们哈哈笑起来。

我当时急着办离职,因为当时的董事长要出国公务,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才回来,我急着要他签字。

这应该是2009年的时候的事情。

03

我曾经写过一篇青岛秋天的文字,叫《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曾经发表在青岛的媒体上,现在在网络上还能搜索得到:

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

当海水一天天变得明亮而湛蓝,当一天天被映得湛蓝的天空飘满了温暖柔软的白云,当近处的山一天天变得消瘦,远处的山一天天变得清晰,当八大关里静谧的小路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当大街上曾经摩肩接踵的游客一天天稀少,我们就说,这个城市的秋天来了。

我们会说,秋天,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

我常常想,这也许才是这个城市本来的性格,安宁,祥和,在远去帆影的憧憬和归来汽笛的期盼里,日子饱满而充实,平坦而单薄。

可以站在窗前,看海在山脚下缱绻慵懒,可以垂一线长长的钓竿,在阳光下听海和风深情的呢喃。

可以坐在柔软的沙滩上,看月光下浪花轻盈地舞蹈,听涛声诉说对陆地的深沉思念。

也许,间或有一两个游客走来,问你某条路该怎样走。你比比画画,却全然不知对方其实已经迷失了方向。其实,即便是你,又有多少时候能搞清楚东西南北呢。

好在,有海,海的方向,其实就是这个城市的方向。

因为海的浸润,这个城市在秋天里变得晴朗,少了夏天的暧昧和潮湿,即便有雾,那雾也轻盈得若有若无,像这个城市里的女孩在这个季节系在颈间的轻纱。

街上少了用方便袋拎着啤酒回家的人,女孩的衣服也不再那么轻薄,像极了这个季节,明亮、温暖、含蓄、热烈。

常常有远方的人来了,说,不想走了。于是住一段时间,写一些关于这个城市的让人感动的文字,但有一天会走了,离开,再也没回来。但他们的文字却流传了开了,鼓惑了更多的人来,看海,听潮,赏月,在崎岖的街巷寻找他们曾经的足迹。

这个城市也没有忘记他们,在他们曾经居住的房子门口,挂上一个铜牌,告诉后来的人们,他们就在这样的房子里,度过了在这个城市的岁月。

也有人失望,因为他们走了那么远的路,想象着该有怎样的激动呢,可看见的却是破败的房子,尽管有小小的黄花开着,但物是人非了。

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城市没留住那些旅人的脚步,岁月也留不住。

有人就想起唐朝人的诗,写在门上,转身离去: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实没有桃花,人面也未必是美人面,但他愿意这样想,就让他这样想好了。

好在有海。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下去,不大的的工夫,不远的地方,就是海了。坐在海边的礁石上,只要静静的一会儿,心里的不快就没有了。远处的着婚纱穿礼服的男女摆着各种POSE,让看的人眼热心跳,没结婚的就在心里想,我如果结婚的话,我也要来这里拍婚纱。

于是坐在那里发呆,常常忘了潮水涨上来,遽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被海水染蓝的人了。

更有痴情的人,在沙滩上写上自己爱人的名字,还有的人,在海里抛下一个玻璃瓶,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愿望。当然,也偶有想不开的,一个人走到海里,却不甘心,又走回来,一个人,坐在岩石上哭。

这样的季节,这个城市就这样充满了柔情蜜意。

当海水一天天变得明亮而湛蓝,当一天天被映得湛蓝的天空飘满了温暖柔软的白云,当近处的山一天天变得消瘦,远处的山一天天变得清晰,当八大关里静谧的小路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当大街上曾经摩肩接踵的游客一天天稀少,我们就说,这个城市的秋天来了。

我们会说,秋天,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

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笔名,叫做“被海水染蓝的人”。矫情的很,骚情的很,但都留给青岛了。

04

沈从文说,“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村上春树说,“超过一定的年龄之后,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而已。宝贵的东西,便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你所爱的人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从身旁悄然消逝。”

青岛,这个城市,在我的生命记忆里,宛若情人。我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留给青岛的。这个城市宛若情人。因为这个城市,才有了被海水染蓝的人和被海水染蓝的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