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的大数据研究发现治疗ADHD的药物增加了精神病风险

 JaneyDOU 2019-11-25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儿童和青少年脑健康”。本公众号是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健康的知识普及者,也是ADHD,ADD,自闭症,学习障碍症等困扰青少年的大脑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者,是患者家长的后援,更是志愿者温暖的家。

以下文章我们耗时3小时,希望在符合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让您轻松理解。您的阅读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

哈佛医学院和麦克莱恩医院(McLean Hospital)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医生开具的针对多动症(ADHD)青少年患者的某些药物会增加他们患精神病的风险。研究人员主要评估了两种最常见的ADHD治疗方法,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商品名为Adderall和Vyvanse)以及哌甲酯(商品名为利他林Ritalin或Concerta),服用苯丙胺的患者比服用哌甲酯的患者危险性更大。在美国,约有500万名25岁以下的人被开具这些药物用于治疗ADHD。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21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该论文主要作者、医学博士Lauren V. Moran说:“这些发现令人担忧,因为近年来苯丙胺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的使用增加了两倍以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接受这些药物的治疗。尽管安非他命(苯丙胺)和哌甲酯的安全性研究也逐年增加,但相关的研究仍然还是很匮乏。而临床医生长期以来观察到的现象是,以前没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会发展为精神病。”

苯丙胺(英文名称:Amphetamine)

又称为安非他命,为一种中枢神经刺激剂,用来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嗜睡症和肥胖症。适度适量地使用用于提升整体控制能力。安非他命自身可以作用于儿茶酚胺神经传导,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在脑内的活动。

安非他命能带来情绪以及执行功能的改变,增强欣快感、提升清醒程度、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减少反应时间、降低疲劳感并增强肌肉耐力。

若摄取过量也会有严重副作用,会导致大脑执行功能受损、横纹肌溶解症,甚至会引发严重的药物成瘾。在医疗剂量范围,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警觉心的增强、忧虑或恐惧感增加、情绪阴晴不定、失眠等。

TIPS:哌甲酯(英文:Methylphenidate)

最常见的商品名为利他林(Ritali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和嗜睡症的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可能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有关。这些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大脑的自我约束功能,并影响个人的注意力、控制力、行为、动机和执行能力。哌甲酯的药理作用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回收。

虽然哌甲酯和安非他命的作用都与多巴胺有关,但两种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哌甲酯是一种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而安非他命是一种促多巴胺释放剂。而两者都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都相应的比较微小。

回到此次的这项研究,该研究在Aetion Evidence PlatformTM上分析了两个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理赔数据库中的有关记录,分别从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服用苯丙胺或哌醋甲酯的13岁至25岁多动症患者的信息。研究人员对221846个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 其中110923名服用哌甲酯的患者与110923名服用苯丙胺的患者相匹配。匹配人群中有343例精神病发作,发作定义为新的精神病诊断并开具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哌甲酯组106例发作(0.10%),苯丙胺组237例发作(0.21%)。哌醋甲酯组每1000人年的精神病发作率为1.78,苯丙胺组每1000人年的精神病发作率为2.83。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接受处方药的ADHD青少年中,660名患者中会有1名新发精神病,而安非他明的使用比哌甲酯有更大的精神病风险。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这项研究是首次使用常规患者数据而非临床设计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这种类型的数据可确保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大范围不同人群的治疗,这与受控的临床研究试验中受试者获得的精确而统一的干预明显不同,因此结果更可能会反应大众患者的情况。
“我们分析了两个大型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库,以了解服用药物治疗ADHD的患者的风险,并使其与监管机构建议的现实证据的产生过程保持一致,”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Aetion联合创始人Sebstian Schneeweiss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使用来自真实世界的不同患者的数据来,可以更好地了解常用处方药的安全性并帮助医生权衡利弊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