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衰老,肝为先导。 50岁,肝气始衰,继而心、脾、肺、肾诸脏渐衰。 可见,一颗健康的肝脏,对于人体的五脏六腑,生命健康,何其重要。 然而,不论喝酒,还是熬夜、暴饮暴食、生气发怒等,都会损害肝脏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的肝脏,到底还是否健康呢? 肝功差的人,身体一般有5个表现,若没有,则肝脏还算健康 1、脸色晦暗发黑 肝衰先上脸,肝脏受损,脸部会出现异常。 尤其是脸色,会变得黯淡无光,甚至发暗发黑。 主要是,肝功能下降,不能完全代谢黑色素,色素沉积在脸部所致。
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灯。 其外形类似蜘蛛,长有触角,长按后会消失,松开手会恢复原状。 研究发现,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脏组织病变,其中,30%为肝硬化。 蜘蛛痣,通常在人脸,颈,胸部等,毛细血管密集的地方,比较容易出现。 主要因体内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堆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3、消化道异常 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脏。 因此,一旦肝脏受损,导致肝功能下降,便会影响消化系统运转。 一般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异常等表现。 4、晨起尿色较深 人体的尿液,是肝肾健康指标之一。 晨起后,第一泡尿液,颜色黄如浓茶,说明肝脏已受损。 肝受损会影响到胆红素的代谢,从而让胆红素进入血液的机会增加,导致排出的尿液颜色加深。 晨起后尿黄持续性茶色,一定要及时查查肝脏健康。 5、容易出血 早起刷牙,容易牙龈出血,或者是反复流鼻血,甚至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等。 此时,要警惕肝功下降,肝脏受损,导致身体的凝血功能失调所致。 三大行为, 严重损害肝脏健康,劝你少做为好 行为1: 长期大量喝酒 虽说,小饮怡情,豪饮伤身。 然而,不论是酒精,还是其代谢产物,对于肝脏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大量喝酒,容损害肝脏机能,诱发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保护肝脏健康,要注意少喝酒,不可贪杯,滴酒不沾才是最好。 行为2: 经常熬夜晚睡 熬夜就是熬肝血,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 奈何,现代人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然而,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肝脏会不堪重负,引发一系列疾病。 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减少对抗病毒的能力,增加癌症风险。 因此,保护肝脏健康,睡好子午觉,尤为重要。 行为3:脾气暴躁易怒 当人在生气时,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 这种物质,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并且,经常生气,还会导致肝气郁结,增加肝脏病变几率。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少生气,不发怒,对于肝脏来说,尤为重要。 生活中,保护肝脏健康,坚持这样做: 1、多吃绿叶蔬菜 饮食,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 生活中,要注意荤素搭配,切莫吃过多的肉类。 而蔬果,最好选择绿色多一点,因为,肝脏喜欢绿色食物。 多吃点绿色食物,有利于肝气的循环和代谢,还能消疲劳、舒缓肝郁。 茼蒿,是常见的蔬菜,其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可行肝气,改善肝郁气滞。 芦笋,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益肝脏健康。 2、常饮茶水,护肝排毒 喝茶养肝,简单方便,可促进肝脏排毒,减少肝脏负担。 用一些护肝排毒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可帮助肝脏排毒,保护肝脏健康。 白古丁根红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还可预防肝损伤。 白古丁,随处可见,简单易得,是常用的中草药,药用价值极高,将其发酵后,炒制成茶,泡水喝,降低寒性,护肝效果尤佳。 中医认为,白古丁入肝经,擅长排肝毒,亦可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白古丁根,更是预防C型肝炎的天然品。 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物质,具有卓越的肝脏洁净和增强效力,对肝脏和胆囊有补益,可排肝毒,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 并且,对于预防肝损伤,也十分有益,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更佳。 经常泡上一杯代茶饮,对于保护肝脏,促进排毒,都十分有益。 3、按时睡觉,养肝血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 睡眠,是养肝血,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肝血充足,才能滋养肝脏,营养机体,保证机能的正常工作。 按时睡觉,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对于肝脏来说,尤为重要。 4、常按揉,舒经活络 经常按揉护肝穴,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一种方式。 经常按揉太冲穴,可疏肝理气,有助于肝脏健康。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经常用手指按揉,产生酸、胀、痛感即可。 5、经常散步,不懒惰 生活中,不能太懒,要注意适当的运动。 走走路,散散步,不仅有助于强健肝脏,促进肝脏排毒。 还有助于“散心”,心情舒畅,助力肝脏健康。 6、饮食清淡,少油腻 日常饮食,要少油腻,注意清淡饮食,不仅有助肝脏健康,对人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太过油腻的食物,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还容易引发脂肪肝,危害肝脏健康。 所以,清淡的饮食,多吃点新鲜的蔬果,更有利肝脏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