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摘自网络、编辑:Jeff 还记得曾经的一篇作品——《暴民是怎样毁掉互联网的》的吗?文章作者对网络暴力深感忧虑,认为寻衅谩骂的现象污染了互联网,使其变成充满敌意和戾气的泥淖。当然网络暴力不是人群的聚集而是声音的聚集,即传媒学中的“信息流瀑”现象,它是一种从众行为,而这种同声相求、志同道合小圈子就被称为“回声室”。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不断涌现与发展,让网络空间的回声室效应愈发凸显。因为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搜寻结果提供类似的信息资料,所以人们在选择信息来源时,就已经进行了信息的过滤,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群的分化,容易使得人们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里,而不同的圈子之间是相互隔绝甚至对立,从而导致形成“回声室效应”。 而这种“回声室效应”非常容易形成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以及网络假新闻等现象,不利于真相的传播与社会的公正。就好比去年的“江歌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榆林产妇跳楼”等事件中,漫天而来的信息都是每个“回声室”的传播,它掩盖了一定的真相,更多的是只是带着个人情感的信息传播,进而引发众多错误的舆论,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被害人。 一种说法是,在自媒体兴起之后,我们收到的信息都是根据我们的喜好、兴趣定制的,这导致我们不断接收到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在这种观点单一、相对封闭的信息来源中,我们只能把接受的信息当做真相的全部,并分享出去,再彼此印证这些相似的观点,这个现象叫“回音室效应“。 这个分析不无道理,自媒体系统会根据我们的阅览习惯、偏好,自动弹出来与我们的兴趣、爱好相关联的信息,虽然信息来源广泛、热闹非凡,但思想的单一性把我们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 其实,这不单单是自媒体,在大数据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和未来,我们所有的偏好都会被记录在”案“,到时候,我们也许会活在一个精致、美丽的自欺欺人的世界里。 ”回音室效应“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禁锢,一旦思想被禁锢,创造力和激情便会熄灭。这值得我们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