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24时计时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充实9 2019-11-25

充分利用课本素材 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一课研究之24时计时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1.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24小组的成员方杨,来自湖北省孝感市体育路学校。很高兴能与您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相遇,期待与您的分享与交流!        

2.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量的概念和计量

读一读:24时计时法

讲一讲:数学小实践

3.轻轻松松听听书

量的概念和计量 来自一课研究 05:00

选自王永春、陶雪鹤主编的《小学教师之友系列基础数学》一书

4.坚持阅读8分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引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有效思考。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好评价语言,增进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出于这些思考,我整理此课的磨课情况并进行反思。这次教学改进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引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有效思考;二是怎样合理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三是如何利用评价语言,增进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分别呈现改进教学后的片段以及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82-8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基于课本素材精心设计   

                       促进教学内容自然呈现 

改进教学之前:老师用PPT展示了大量的丰富的时间图片,教学虽流畅,但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此舍近求远,完全抛开教材的素材,有些华而不实,没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牵着学生走,以至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以下是备课组讨论前后该老师执教的教学片段。

改进教学之后:(充分用好课本素材,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到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展示新闻联播,学校的作息时间)你们在生活中碰到哪些表示时间的例子?

生1:手表上,超市里营业的时间,火车票上的时间。

师:(出示“佳佳超市”和“红苹果超市”营业时间,一个是普通计时,一个是24时计时法,制造矛盾冲突)说说他们营业时间一样吗?

生1:时间不一样

生2:时间一样,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师:是否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24时计时法》。

小组合作完成:

(1)课件出示课本插画小红的“一天”的8幅图,小组合作完成。1-4幅图由四个小组完成,5-8幅图由另4个小组完成。

(2)一个小组汇报,别的小组补充。汇报时,一个学生说,另一人上台贴出时刻。

(3)汇报的结果:12时之前的时刻,学生们贴出了两种,12时之后的学生们只会用普通计时法。这与预设的一样,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再来进行新授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验到探索的愉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到数学看得见,摸得着,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基石,教师对于教材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他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要合理的把素材与学生的认知相结合,整体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结合。要善于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原本单调、零散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有序。

       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创设情景?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们重新钻研教材,查阅教参,了解编者的意图,用好课本插画,最后确定利用课本素材,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你能用你知道的方法表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刚开始,总担心学生不会,实践说明我们的学生是有基础的,有的学生能把12时以前的时刻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新课的引入,不再是老师直接了当的“告诉”,而是学生由内而外的自然探究,这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片断二   

        基于重难点巧设问题串   

                      促进学生思考引向深入

改进教学之前:该环节教师主要讲解中午12时以后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当时的观课感受是,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没有很好利用课件的钟面、讲解过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思维没有深度,没有达到预设效果。经过集体讨论修改教学流程,再次执教的过程如下:

改进教学之后:(巧设问题串,突破重难点)

师:现在指针指到中午12时,说明这一天已经过了12个小时,那再过1个小时,是几时?

生1:下午1时。

师:12时已经过去了,又过了1个小时,哪一共过去了几小时?

生(合):13个小时。

师:13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1:用过去的12个小时加上1个小时是13个小时。

师:说得很有条理,把下午1时表示成13时。

师:指针现在又回到中午12时,再过2小时呢?(动画演示)

生1:14时。

师:你能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再加上2小时,就是2+12=14,也就是14时

师:回答得干脆利落。

师:现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中午12时之后的24时计时法,我们一起随着时间的脚步来看看接下来的时刻是如何利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学生们跟随着课件动画演示,积极地大声读出了时刻。)

师(追问):指针又转了整整一圈,刚才顺着时针,同学们能很快读出来。现在老师说出一种表示方法,看同学们能否快速说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晚上7时?晚上9时?下午4时?

(同学们反应很快,顺利地回答)

师(追问):20时,你能用另一种表示方法吗?17时呢?11时?

(学生们紧张而有序的完成了抢答。老师再把黑板上8幅图中,学生们开始不会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时让学生回答,果然学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师:同学们,你们能总结一下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吗?

生1: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要先去限制词再加12。

生2:反之,加限制词,减12。

设计意图: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和抓手,提出怎样的问题至关重要,如果老师的问题单一,那么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应用启发性的问题即“问题串”把思考引向深入。成串的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为学生思维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必要的阶梯,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老师不经意地抛出问题,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发生认知冲突,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让学习过程在问题的引领下自然的由平淡走向深入,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的引领下获得了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要体现层次性的发展性。如上面展示的环节老师在讲12时以后的时刻怎样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串,有的是追问,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老师通过课堂的生成及时灵活的调整了教学,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适时的抛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重难点得以突破。

片断三   

          带有“真情”的评价语言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改进教学之前:之前的试课,老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语气呆板,没有亲和力。一方面时此课教学流程改动较多,老师只顾着教学流程的推进,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评价语言。另一方面,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没有具体的评价内容,太空洞,没有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再次执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评价语言有较大的进步,现摘录如下:

改进教学之后:(针对性评价)

“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举手的越来越多了,爱动脑筋的多了!”

“很好,反映非常快,思维真敏捷!”

“刚才这位同学虽然说得不是很完整,但声音洪亮,有勇气。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吗?”

“回答得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观察很仔细,也很会总结,感谢你的发现!”

“这位同学有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

“看样子,同学们都很有勇气面对挑战,那就大胆说出你的看法吧!”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与时间打交道,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做时间的主人。”

“老师发现,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收获非常大,学习态度很认真,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昊正宪老师曾说:“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把数学课堂变成孩子尽情享受学习,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历程。”教师应该用真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渴望,要毫不吝啬地给学生送去声声赞许,用真情点燃孩子创造思维地火花。而评价语言无疑是最能体现这些的。好的评价语言能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好的评价语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从老师教学的评价语言来看,老师是带着真情上课,她毫不吝啬的抓住机会为学生送去赞许。而且她的评价语言调控了学生课堂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事实也是如此,在最后的展示课研讨环节,在场评课的专家说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极具亲和力,老师上课亲切自然。她是带着饱满的真情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在这个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更多的是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讲一讲:我的作息时间表

       你能设计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让我们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吧!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吴恢銮    林天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