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个发小,要去朋友家串门。 结果有一位小伙伴,还没爬到三楼,就开始气喘吁吁,每爬两台阶,就得停下脚来歇一会。开始,以为是他太胖原因,便委婉地说:“你是不是平时都不运动?才爬这么一点楼梯就累成这样?”“不知道为啥,我现在一爬楼就上气不接下气,有一次,还差点晕倒在上班的路上!”他回答道。听了小伙伴的回答,大家催着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小伙伴患了轻度肺动脉高压。听完医生对肺动脉高压的详细解释后,他早已惊呆。 下面,就来说说“隐形杀手”----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力增高、伴有肺小动脉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 肺动脉高压的死亡率很高,根据美.卫生研究院( NIH) 注册登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确诊后, 如不加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8年。 而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超过30%。故很多国内外专家称之为发生在肺血管的“恶性肿瘤”。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时代表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呢? 昆明医大二附院心内科副主任杨瑞丰主任医师说:肺动脉高压早期的症状是气短和疲劳。 随肺动脉压力升高可出现以下一些非特异的临床表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晕厥、心绞痛或胸痛、咯血、肿胀或水肿(下肢或腹部),其中紫绀(蓝嘴唇)最具有特征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易气短、呼吸困难。外表可能看起来与健康人差不多,但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量下降,可能在短短的一段行走后,就会感觉乏力需要休息。肺动脉高压患者常常会因为气短引起缺氧造成嘴唇蓝紫色。肺动脉高压引起脑供血不足使患者有晕厥症状,心肌相对供血不足则易引起心绞痛胸痛。肺动脉高压导致肺毛细血管前微血管瘤破裂流血。但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常常没特异性,许多临床医师对肺动脉高压缺乏认识,易与气管炎、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其他疾病相混淆。有则报道:2015 年,家住酒泉的王女士生完二胎后,老是觉胸闷、气短,全身无力,还经常犯晕。她到当地很多医院看过,都被当成支气管扩张治疗,吃了很多西、中药,但并没有减缓病情进展的脚步。直到2017 年年底,她被建议做全面检查,才被确诊为肺动脉高压。而此时,已经发展到了中度了。很多人把胸闷、气短当做小病不放在心上。殊不知,这类“小病”却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要命。 看过这样一新闻:一天傍晚,一位怀孕6个月的二胎妈妈,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家人连忙送医院,医院全力抢救,无奈母子还是先后离世了。据了解,出事的这位二胎妈妈今年才32岁,因第一胎生的是女儿,二胎开放后,她和老公都想再要个男孩。在备孕不久后她就怀上了宝宝。她平时身体好,怀孕前五个月,都不太有反应。心情也很好,对孩子的降临充满满的期待。没想到,过了一个月,这位二胎妈妈时不时觉得头晕、胸闷,而且身子也有点浮肿。起初,她以为是自己怀孕又上班太累的原因, 再加上当时她也有点小感冒,于是就没太放在心上。 一天下班回家后,她躺在床上休息, 突然感觉呼吸困难,胸闷得厉害,身子也没法动了。家人急忙送去医院, 虽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不幸去世。事后医生回忆说,这位二胎妈妈入院时情况已很严重了,胸闷气急,话也说不清楚。检查发现,这位二胎妈得的是孕妇的绝对禁忌症——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怀孕时会引起激素水平变化,血液循环也对心脏形成巨大压力。当时,这位二胎妈肺动脉外周很多小血管被堵塞了,肺动脉压力“爆表”,竟然高达130mmHg,正常人在25mmHg以下。所以,在感到胸闷、头晕、乏力时, 一定要早点去医院检查, 避免发生悲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肺动脉高压患者也要时刻防护。 肺动脉高压患者应避免在餐后、气温过高及过低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朋友在做实习医生时碰到过一病人, 他身体偏胖,1.8米身高,体重200多斤,平时不锻炼,作息时间没规律。入院前两星期他下决心改变生活习惯,开始训练跑5000米。他上大学时是体育生,故一运动就给自己定了高强度标准。入院前几天他开始腿脚酸痛,然后呼吸困难,走路喘气,胸闷,实在熬不过来看急诊。医生急诊发现他有肺动脉高压,平日注意不充足,还跑5000米严重消耗了日常体力。低氧能够加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收缩,海拔1500~2000米为轻度低压性低氧区,因此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避免到此类地区去。肺动脉高压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好定期接种肺炎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平日也要多注意天气变化,以防感冒。 肺动脉高压女性患者一定要避孕,且使用避孕药以外的方法进行避孕,如结扎。 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要提拿18斤以上的重物,以免增加动脉和肺的压力。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要洗桑拿或冲洗过长时间的热水澡,以免降低血压而晕倒。 7.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呼吸短促或发现水肿时减少液体摄入。今后,如出现无法解释的、特别是突然加重的胸闷气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也愿每个人都被岁月温柔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