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宋代皆无名!《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后人假托之作?

 江山携手 2019-11-25
作者 华干林
史书上留下的张若虚生平资料极其简单,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当过兖州兵曹(相当于今天山东兖州军分区司令员)。更为传奇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唐代竟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宋代郭茂倩将其编进了《乐府诗集》,但也没有人意识到它的文学艺术价值。一直到明代嘉靖年间,独具慧眼的李攀龙编辑《古今诗删》时,从浩如烟海的唐人作品中发现此作,如获至宝,果断收录其中。这是张若虚的第一个贵人。接着,明万历年间的文学家胡应麟,在其名著《诗薮》里从艺术上提及张若虚的这首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才抖落历史烟尘,如女神一般华丽惊艳!
被发现之后,便是一片赞叹。明代文学家锺惺说:“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连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
到了清代,岳麓书院的山长王闿运说,《春江花月夜》“接入春江,浩渺幽深。就便从花谈到月,又说到江,意境幽曲”。王恺运还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孤篇盖全唐”之说由此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人没有重视,宋代人也没重视,有人就产生了疑问,《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后人假托之作?这在历史上有过争论,但是后来的共识是,《春江花月夜》不是后人假托之作。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从《春江花月夜》的内容看,只有盛唐时期的诗人才有这种气象,才有这种风度,才有这种情怀。所以,王闿运作了评价之后怎么样了?是顶礼膜拜。再后来呢?再后来是更加的顶礼膜拜!到了近代文艺评论家闻一多先生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文36句,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是诗人所见__春江夜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四句是写的远景,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它明确告诉我们,《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就在扬州附近的长江边上写成。张若虚当时看到了长江,看到了大海。这不是文学想像,是真实情景。唐代的扬州,襟江连海,瓜洲附近就是长江入海口,历史上曾称之为“海门”。所以在这里能看到一轮明月从大海上冉冉升起,明月的光辉照耀着海水,海天一色,天海共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从远景转到近景,“芳甸”是开满鲜花的岛屿。月光照在树林花叶上,闪闪发亮。霰,是细细的露滴。花叶在月色照耀之下反射出点点清辉,如珠玉生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在一片白色空蒙的月光中,分不清哪是夜霜,哪是月光。汀,就是水边。长江边上白色的沙滩,此时也与月色浑然一体,而难以分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那时候空气透明度好,没有污染。江天上下,纤尘不染,只看到皎皎空中,孤月悬轮。那月亮高挂在天上,却如同在人眼前一样清晰明亮,使人与明月产生了对话的冲动。
于是,诗进入第二部分,写诗人所想——天人哲理。
人问月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长江之畔,是谁最先看到你这一轮明月的?而明月你又是哪一年初次照见人影的?不要小看这两句幼稚而天真的问话,这两句问话由来已久,而且源远流长。屈原在《天问》中就问过:“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更重要的是,张若虚的这一问,对后来文坛影响太大了,李白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问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都已成为千古名句。但是,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他们都在张若虚之后,是《春江花月夜》发出了这惊人的一问,才有了后来那么多关于“问月”的金句。
面对永恒的风月,短暂的人生,谁人到此能不发出无限感慨!
感慨什么呢?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是一代一代更迭绵延,而江月只此一轮,永恒不变。这两句伤感中有坚强,失落中有希望。希望就在于“人生代代无穷已”,永远有人在凝望明月,月亮也永远向人间播撒清辉。“江月年年只相似”,和“江月年年望相似”是两个版本,我赞同“只相似”的版本。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来来往往,人客匆匆,而一轮明月却总是千古不变。江月啊,你是在等待谁吗?没有人知道。只见长江东流,奔腾入海。碧水浩荡,永不停息。于是人的内心也生出波澜,由天空的孤月,联想到人的孤单,再由人的孤单,联想到相离的痛苦!
于是生发出第三部分的抒情__诗人所感。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水流分叉的地方叫做浦。河水分汊,暗示着分离。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分别之时最痛苦!“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今晚的江面上,是谁家的风流公子驾一叶扁舟在江面上飘荡?又是哪一位绣楼佳人在明月下诉说着相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天上月光在楼头徘徊,在梳妆台上流连,它照出了离人的一腔思念;佳人对镜妆扮,可装扮再美没人欣赏。月光啊,能不能央求你离开我吧,别惹我思念太深!可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满载着相思的月色,赖在我的窗户上,粘在我的捣衣砧上,它一如相思,挥之不去!
作者继续抒情。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的你我,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我们能同时看到月亮,却相互见不到容颜,听不到声音(那时候人没有手机,不能视频啊!)。于是想请鸿雁捎信,鱼龙传情。可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鱼龙,此时也失去了作用,因为距离太遥远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眼看着春天将半,花开花落,可是你何时候才能回来呢?“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又到暮春,又是一个相思的夜晚过去了,月亮已经落西,可相思一夜难眠。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我知道,思念再深也成空,你我如东海之隔,如潇湘之遥!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句,诗人的情绪跳跃到一个新的境界——今天晚上岂止是我一人在相思?普天之下相隔两地的人都在相思啊!茫茫人海里,匆匆行色中,能有几家团圆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月亮有升有落,人间真情永恒!这份情溢满了长江,系满了花树,飘荡在天空,洒满了大地!
《春江花月夜》写景阔大宏远、写理哲思丰富、写情浓而不哀。用一种理解悲欢离合的思绪结束全文,体现的正是那份既威武雄壮,又温柔敦厚的盛唐精神!正因为它用华丽的文采表现了大唐的气象,才被后人誉之为“孤篇盖全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