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律《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二首》读记

 小河西 2019-11-25

杜甫七律《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二首》读记

(小河西)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

                                           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在野只教心力破,干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韝。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冬,时杜甫客居夔州。兵马使:武职名。(参阅《新唐书-百官四》外官。)王监:事迹不详。据诗题,杜甫遇王监兵马使,王说附近山中有白黑二鹰。有人试图以网捕捉,久未能得。王认为这两只鹰与其它鹰不同,担心春天避暖飞走。这种猛禽特喜欢秋天高飞。王请杜甫赋诗。杜甫写了这组诗,一咏白鹰,一咏黑鹰。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在野只教心力破,干人何事网罗求?

雪飞玉立:飞如雪,立如玉。《观放白鹰》(唐-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奇毛:奇特的毛。鹰羽毛一般不为纯白色。《再吟鹦鹉》(唐-张祜):“万里去心违,奇毛觉自非。”

恣:恣意。《说文》:“恣,纵也。”《代升天行》(南朝宋-鲍照):“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古风》(唐-李白):“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心力:心思体力。《成相杂辞》(先秦):“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尧有德。”。《蔡中郎坟》(唐-温庭筠):“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读杜紫微集》(唐-崔道融):“紫微才调复知兵,长觉风雷笔下生。还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

网罗:《咏怀》(魏-阮籍):“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大意:它飞如雪立如玉在整个深秋,豪不吝惜奇异的羽毛恣意远游。在野外人们绞尽脑汁去捕捉却总是白费心机,干人何事为啥一定要设网猎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韝。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自猎:指野生鹰自己捕获猎物。

争能:争显其能;怎能。《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jīn),天下莫与汝争能。”《后宫词》(唐-白居易):“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韝(gōu):也作鞲。指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鞲鹰,指调教于臂鞲上的鹰。下韝:脱韝。射猎时,让鹰站在猎人前臂的“韝”上,当发现猎物时,猎鹰脱离臂韝迅速扑向目标。《行行且游猎篇》(唐-孟云卿):“猛虎忽前逝,俊鹰连下韝。”《再题》(宋-陆游):“老骥厌伏枥,饥鹰思下韝。”

鹏碍九天:典“鹏抟九天”。《庄子内篇-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独漉(lù)篇》(唐-李白):“神鹰梦泽,不顾鸱鸢(chī-yuān)。为君一击,鹏抟九天。”(碍:遮蔽。)

却避:回避。退避。《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唐-雍陶):“初归山犬翻惊主,久别江鸥却避人。”《京都十景-居庸迭翠》(明-李东阳):“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

兔藏三穴:典“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大意:白鹰深知自猎无敌天下,争强争胜百发百中,耻于为受人驱使为人下韝。不畏强权,遮天蔽日的大鹏也要退避。不欺弱者,兔子在自己的洞穴里不必担忧。

诗意串述:此组诗两章。前章咏白鹰。首联写白鹰美丽自由,喜欢秋天恣意远游。次联写白鹰困惑。在野时,虽然人们尽力捕捉却总是白费心机。它不明白人类为何要费尽心机干涉它的自由。三联写白鹰自猎无敌,百战百胜,但耻于寄人篱下受人指使。末联写白鹰不畏强权不欺凌弱小。四联都在写白鹰,写白鹰的美丽、自由、才能、品德还有困惑。只是在写白鹰吗?倒很像是在写作者的理想。作者渴望像白鹰一样自由;作者像白鹰一样不理解为啥总有人束缚他;作者也不愿意寄人篱下为人驱使;作者渴望能有白鹰一样的本领,可以不畏强权,特别更渴望那些遮天蔽日的人也能畏惧自己;作者也会不欺弱者(这或是作者唯一能做到的)。杜甫多希望自己是这只白鹰。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不省:不明白。未见过。《度破讷沙》(唐-李益):“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得乐天书》(唐-元稹):“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北极:极北之处。《至日遣兴…》(杜甫):“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登楼》(杜甫):“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正:使正。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正翮:整翮。《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杜甫):“天马长鸣待驾驭,秋鹰整翮当云霄。”

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抟风:鹏鸟鼓动翅膀乘风上飞。《晚秋》(北周-庾信):“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唐-李峤):“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

紫塞:北方边塞。《古今注-都邑》(晋-崔豹):“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芜城赋》(南朝宋-鲍照):“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边将》(唐-罗邺):“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

几:接近;达到。《尔雅》:“几,近也。”《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同张二咏雁》(唐-骆宾王):“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

阳台:巫山阳台。《高唐赋序》(宋玉):“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大意:人间没见过如此的黑鹰,怀疑是从极北之处渡海而来。它振翅高飞翻越北方边塞,立冬近夜即可宿于夔州阳台。(黑鹰日行万里。)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虞:虞人,虞官,虞师。古时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舜时曾封伯益为虞官,专管草木、鸟兽之事。《荀子-王制》:“使国家足用,而则物不屈,虞师之事也。”虞罗:原指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泛指猎人设置的网罗。《诗三百三首》(唐-寒山):“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见(xiàn)猜:被猜疑。鹰性猜忌。《乌生八九子》(梁-刘孝威):“虞机衡网不得施,猜鹰鸷隼无由逐。”《鹰赋》(隋-魏澹):“遇犬则惊猜,得人则驯扰。”《咏鹰》(隋-杨广):“惊兽不及奔,猜禽无暇起。”《咏燕》(唐-张九龄):“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连州腊日观莫徭腊西山》(唐-刘禹锡):“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金眸(móu):明灿如金的眼珠。玉爪:对鹰等猛禽脚爪的美称。

大意:猎人徒然巧设机关张设罗网,春天时一起北飞的大雁必然见猜。飞越万里寒空只需一日,它有黄金般的眼眸还有白玉似的利爪决非普通平凡之才。

诗意串述:后章咏黑鹰。首联写黑鹰稀少。人间未曾见,似是北极渡海来。次联写黑鹰飞得快。冬日白昼虽短,它也能在天黑前翻越紫塞宿于夔州阳台。三联写黑鹰聪明多疑。虞人徒然设罗网,同归的春雁必见猜。末联对黑鹰总评。它有黄金般的眼眸有白玉似的利爪它日飞万里它决非平凡之才。与首章比,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其所寄托的寓意似也不同。后章似乎在说:现在是冬天,黑鹰和俺(春雁)都在楚蜀之地。对黑鹰而言,虽是万里寒空,遍地虞罗,但毕竟有“金眸玉爪”可以“正翮抟风”,回到北方也只需一天。对俺而言,一样是万里寒空,一样是遍地虞罗,可俺没有“金眸玉爪”也不能“正翮抟风”,更不可能日行万里。而俺(春雁)如果与黑鹰同归北方,也必然见猜。两首咏鹰诗各自独立成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