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情

 hyd129 2019-11-25

WX20181118-221524@2x.png

“那书店,坐1路电车可到。就是坐到终点靶子场下车,往回走,三四十步就到了。”

1934年11月30日,两个从北方来的年轻人紧紧捏着手里的信,在寒冷的上海街头走着,循着信上的指点,他们找到了位于施高塔路11号的内山书店。

推开店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几乎瞬间隔绝了店外的寒冷。在大多数店家不备有暖气的当时,这里竟然罕见地生着炭火。眼前是一排排的书架,几乎要碰到天花板,精致的日文图书摆放得满满当当。书架旁斜靠着一把木梯子,想来是为了方便顾客取到高处的书籍。

neishan WX20181119-095818@2x.png

电影《黄金时代》截图↑

正当两人好奇又兴奋地四处打量的时候,从柜台里面的一间屋子里走出一名男子,黑色的长袍在他瘦削的身子上显得有些宽大。看到二人,他心下了然地问:

“您是刘先生?”

“是,是。”其中一个年轻人点头回答。

刘先生就是刘鸿霖,他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是萧军,与他一同到店的人是萧红。而他们面前的男子,正是之前有过通信的鲁迅,这是两人第一次与鲁迅先生见面。

内山WX20181119-100157@2x.png

当时鲁迅已被国民政府当局通缉四年了,他的住址不便公开,信件一律由内山书店转交。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是鲁迅的老朋友,他不仅负责鲁迅著作的代理发行,出售当局禁止出售的左翼进步书籍,还曾多次为鲁迅提供避难所,深得鲁迅信赖。内山书店位处租界,加上老板是日本人,国民党军警不敢随便进店抓人,因此鲁迅跟友人相见大多约在这里,甚至中共地下党和共青团组织也曾利用书店作为联络点。

那次冬日会面,萧军萧红讲述了东北沦陷后的生活,鲁迅也介绍了上海的斗争局势和左翼作家受到的迫害,三人由此结缘。让二萧颇为感动的是,在这之后,大前辈鲁迅带领他们进入了上海文坛,并提供了作品发表的渠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内山书店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空间。“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内山书店不仅是鲁迅先生的会客厅,也是内山完造招待中日两国文化界人士的会客厅,更是架起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所在。

jianzhuWX20181118-220033@2x.png

内山WX20181119-095712@2x.png

内山书店位于四川北路2050号。于1928年建造,占地面积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494平方米,书店面积979平方米。砖木结构假三层,坐北朝南,具日本建筑风格。一层为米白色花岗石贴面,二层为淡黄色水泥拉毛墙面,扁圆拱形窗。北面有小型院落。

书店由日本侨民内山完造于1917年创建,1929年迁此。书店出售进步书籍,鲁迅及进步文化人常来书店购书、漫谈、会客,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30年代,左翼进步书籍大多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内山书店因有治外法权庇护,而成为出售这类书籍的主要场所。书店还悉心保护鲁迅、郭沫若、陶行知、许广平等中国文化人。1945年10月,内山书店被国民党中央图书馆接收。

鲁迅内山WX20181119-100409@2x.png

1980年8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内山书店旧址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点;1981年9月,举行勒石纪念;1998年9月25日,举行重新勒石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