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 43 领略文学批评家艾略特 --读《艾略特文学论文集》

 读书当玩 2020-11-14


2012年5月24日7点10分,在阳台的按摩椅上读完了《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托·斯·艾略特著,李赋宁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在此之前,已经读过几回,都是晚上睡觉前。

这几天游泳,每天一回连续游自由泳一千米,肌肉有些紧张。原本每天回家只按摩一回。今天无意识起了早床,想把《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最后两篇读完,于是边按摩边读。

我不是专门的文学研究人员,更不是文学批评家,阅读不带着作学问或是寻求某种目的。所以,读《艾略特文学论文集》,如同正在做的全身按摩一样,做着心灵的按摩而已。

不太喜欢读小说,当然不排除喜欢读国外的经典小说。我想,那些炫技炫忆,炫爱炫青春,炫励志成才,炫排场与想象,炫摄影机式的描写的小说,不会长期的行时,最终会走向衰亡。我喜欢和着人心节拍,着墨在人心震颤处的小说;喜欢带着上帝之眼之语之心,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自然而然流露的小说;我还喜欢那些哪怕是前言不搭后语,哪怕是逻辑混乱得一塌糊涂,哪怕魔幻得不着边际,但能勾兑人的灵魂,激荡心灵的小说。之所以喜欢读文学批评家的论文,是因为他们是读好的小说的前行者。读他们,等于享受他们将小说当作用餐原料,经过细心精美加工后的美味佳肴。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收集了十五篇论文。阅读艾略特,在十五篇的论文中,我只能说是穿行。这样的穿行,像是参观过一次画展,也像是到某地旅行,还像是品尝过一道新的美食。就画展而言,看的时候,是急切的想看;就旅行而言,是急切的想去;就美食而言,是急切的想吃。读《艾略特文学论文集》,从在图书馆选定这本书,便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这种心情,与为了阅读而阅读有关,与审美的快感有关。正如艾略特在《宗教与文学》中所说:“正是我们为‘娱乐’而进行阅读,或‘纯粹为快感’而进行阅读,对我们可能产生最大的和意料不到的影响。”十五篇论文,一页一页的鱼贯而入,每一段话,每一页,每一小节,每一章节,来到从未去过的风景区一样,让人侧目而望,边走边欣赏。我喜欢这些的扫读,尽管其中好些文字与人的名字,甚至好些内容,不需要记下来,更不需要作深入了解。想知道的某个内容,踩一脚刹车,让读速慢下来,回头来回的品咂品咂。精彩之处,停下来,下车观赏,细嚼慢咽一番,然后再继续往前走。


读过《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才第一次知道艾略特。知道他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有些西方文学史甚至把二十世纪称作“艾略特时代”。读艾略特,好读,是本不错的文学批评文集。但与读过这套丛书中的乔治·布莱的《批评意识》、维·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理论》、詹姆逊的《语言的牢笼》、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化的哲学话语》比较,更是喜欢后面的这些。艾略特与他们不同的,并不是本专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有着不同时期不同文学批评态度变化的论文集。比较而言,十五篇中,更喜欢后面的《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宗教和文学》《古典文学和文学家》三篇,前面的《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评的功能》《关于人文主义重新考虑后的意见》次之,其他的,如《安德鲁·马韦尔》《约翰·德莱顿》《伊丽莎白时代四位剧作家》《伊丽莎白时代的塞内加翻译》《莎士比亚和塞内加斯多葛派哲学》《弗朗西斯·赫伯特·布莱德利》《阿诺德和佩特》,因为对这些人与这些人的作品太缺乏基本认识,所以只作一般性的“读过了”的了解。不过,《阿诺德和佩特》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当宗教处于兴旺状态、当社会总的心态相对健康和稳定的时候,宗教和艺术之间就有一种和谐自然的联系。只有当宗教部分地受到限制和部分地被迫失去作用时,只有当一个阿诺德能严厉地提醒我们说文化比宗教更广阔时,我们才有了‘宗教艺术’,一旦时机成熟还有了‘美学的宗教’。”让我们的文学艺术到底是最终宁归于宗教,还是长期的更大范围流离在宗教之外的思考,有了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两者的关系,犹如一顿饺子。宗教作皮,文学艺术作馅。一锅的“饺子”,饱肚子的是皮,好吃的却是馅。虽然如此,人问起来,吃什么?必须回答,吃饺子。再问,吃的什么饺子?你只能回答,吃的是文学艺术的饺子。因为,馅代表着饺子间的区别。假设,饺子皮质量不好,露馅了。这锅饺子最终会发生质变,不再是原来的饺子了,变成了肉汤煮面皮。

闲散着读书的好处,可以零星散拾,如上面谈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一样,无意间解开过去长期散乱谜团,拨开云雾见太阳。

在《艾略特文学论文集》走了一圈,到底领略了什么?收获:类似欣赏过一回艾略特用文字绘成的画展;去过一次艾略特以他文学批评趣味搭建的新的旅游胜地;品尝过一回艾略特主厨的大餐。

 

                  

2012年5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